親歷者說
省交通規費征稽局副局長謝玉亮談“一腳油門踩到底”——改革符合海南省情經受住了時空檢驗
■見習記者易宗平

省交通規費征稽局副局長謝玉亮。見習記者易宗平攝
“……一腳油門踩到底,通天大道無阻攔……”這是《海南交通征稽之歌》中的歌詞。4月10日,談起有“一腳油門踩到底”之稱的公路規費體制改革,省交通規費征稽局副局長謝玉亮說:這項改革符合海南島嶼經濟特征,產生了可持續發展的效應。
謝玉亮介紹:早在1993年5月,時任海南省長阮崇武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一錘定音,“要在汽油上做點文章,歐洲就是在汽油上收費的。只有把汽油和柴油控制住了,費就收好了,還可以省去人力成本”。據測算,如果繼續在公路上設卡收費,全省為此每年至少要多投入經費7億元。于是,1994年1月1日,海南在全國率先實行公路征收體制改革,將公路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和公路運輸管理費“四費合一”,統一征收燃油附加費。這樣,路上的收費卡全部撤除,司機可以“一腳油門踩到底”,從源頭上解決了公路“三亂”問題。
由于我省是全國唯一實行此項改革的省份,一些人利用省際間差價到海南倒賣汽油。為整治這種亂象,我省設立了交通規費海上稽查大隊,謝玉亮曾于2003年5月至2006年9月擔任該大隊隊長。
“海上稽查是一項艱辛的工作,不僅流汗而且可能流血。”謝玉亮感慨。他帶領稽查大隊會同相關部門,僅2004年就查獲從島外偷運而來的400多噸汽油,有力地維護了海南公路規費體制改革的有序運行。
在探索過程中,海南公路規費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謝玉亮分析:從征稽主題上來看,該項改革分為兩個階段,即以2008年12月為界的前后,分別是燃油附加費征管階段和通行附加費征管階段。
階段的遞進體現了征管水平的提升,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一方面,車輛擁有者開始追求油耗低、效能高的車型,從而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另一方面,此項改革之前,海南每年只能征收到2億多元交通規費;改革之后的第一年,就征收到4億多元;19年來,全省累計征收交通規費143億元。交通規費參與融資,直接促進了我省重大公路基礎設施建設。謝玉亮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按照‘以路養路’的原則,這筆巨額資金成為海南公路建設快速發展的‘助推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謝玉亮說:交通規費征收額度年年增長,得益于科技“利器”。諸如車輛電腦征費系統、全省聯網IC卡繳費系統、進出島車輛牌號自動識別系統、油庫IC卡監控發油系統和電子稽查等,并在此基礎上全面升級征費系統網絡,構建信息通信通道的立體“高速公路”。
自1994年以來,“一腳油門踩到底”與“一張藍圖繪到底”息息相關。無論是省委、省政府還是具體主管部門,領導的換屆或調任都沒有影響到海南交通規費改革的大方向。對此,謝玉亮認為,該項改革“非常符合海南省情,因而經受住了時空的檢驗”。
海南詞典
一票過海
為促進瓊州海峽持久繁榮暢通,瓊粵兩省交通主管部門積極推行有關改善海峽運輸市場管理服務的新辦法。
1994年10月,瓊粵兩省交通主管部門召開瓊州海峽輪渡運輸協調小組協調會議,確定海峽運輸市場實行客票“一票過海”,同一航線、同一類型、同一檔次的船舶,執行同一費率和收費標準。“一票過海”即瓊州海峽的一張客船票,包括船舶運費、海峽管理費和港口建設基金,其它任何收費票據,均不準附加在船票上同時出售。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