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了,
留下傳奇的崢嶸歲月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共產主義真,黨是領路人,奴隸得翻身……”一曲《紅色娘子軍》讓這支奇特的隊伍傳頌大江南北。電影《紅色娘子軍》中有一個鏡頭:一位女戰士背著孩子赴戰場。這位女戰士的人物原型是王運梅,她是紅色娘子軍的排長。這位今年5月剛剛滿103歲(虛歲104歲)的傳奇人物在2013年9月14日凌晨1點50分,永遠離開了我們。彌留之際,王阿婆對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真舍不得離開你們?!?/span>
彌留之際
81歲女兒寸步不離不分晝夜悉心照顧
2012年10月,已經102歲高齡的王運梅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散步時,不小心摔倒,導致右肩骨折。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王運梅的右肩沒有完全愈合,但能夠自己端碗吃飯了,但自從摔傷之后,原本身體硬朗的王運梅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今年8月15日,王運梅由于胸積水被送往海南省人民醫院治療,十一天后出院,繼續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生活。9月12日晚10點多,因血管堵塞動過手術的王運梅再次病發,被送往醫院,當晚便進了重癥監護病房。
9月13日晚11點,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后,家人按照當地風俗,連夜將老人送回老家瓊海市陽江鎮嶺下村委會仙貢村民小組。這位年輕時曾背著孩子馳騁戰場的女戰士,在9月14日凌晨1點50分與世長辭。
“我母親真的很孝順,在外婆生病近一年的時間里,一步都沒有離開過她?!苯衲?3歲的馬秀賢是王運梅的外孫女,盡管母親龐慶美已經81歲高齡了,但是照顧自己母親王運梅的事情很少讓子女插手。摔傷了右肩后,王運梅生活就開始不能自理了。為了更好地照顧自己的母親,厐慶美經常整夜不睡覺,守在自己母親身邊。
“如果母親離開外婆超過半個小時,外婆就會不停地問她去哪里了,一步也離不開?!瘪R世菊是厐慶美的二女兒、王運梅的第二個外孫女,她說,外婆病了那么久,身上從來沒有一點異味,母親每天都要給外婆擦洗身子。
“她們母女情深,相依為命一輩子了”馬世菊說,外婆在去世前的幾個月里,已經神志不清了,但只要清醒的時候,都會念叨著自己的母親,擔心她以后的生活。
1936年,龐慶美只有3歲大的時候,外公龐隆焜為躲避國民黨抓壯丁,用家里的水田典當了100光洋,搭船去了南洋。到了南洋以后,曾經隨信給王運梅寄來一張照片并希望王運梅去南洋找他,但由于他們的小女兒年齡尚小,再加上對故鄉的依戀,王運梅并沒有前往南洋。照片上的龐隆焜西服筆挺、英俊瀟灑。直到去世前,王運梅還珍藏著這張照片。
日軍侵占海南以后,王運梅與丈夫龐隆焜的聯系中斷。龐隆焜一度聽到傳言,說王運梅已經不在人世。經過一段痛苦的折磨后,龐隆焜在南洋重新娶妻,并生育3女2男5個孩子。
后來,龐隆焜從返回海南的華僑那里得知王運梅還活著,喜出望外。他托人從馬來西亞帶信給王運梅,希望她過去,但由于種種原因并未成行。
1984年夏天,馬世菊把王運梅對丈夫說的心里話錄在一盤磁帶上,托人帶給遠在馬來西亞的龐隆焜。聽到妻子久違的聲音,龐隆焜熱淚盈眶。據說,此后龐隆焜經常在夜深時聽這盤磁帶,邊聽邊回憶與妻子患難與共的日子。
1993年1月21日,龐隆焜在馬來西亞病逝。聽到這個消息時,王運梅一個人癡癡地呆坐了好長一陣,不愿意和別人講話。
2007年春節期間,龐隆焜在南洋生的兩個兒子龐慶良、龐慶泮來到瓊海陽江鎮,探望他們在瓊海的“母親”王運梅。王運梅把這兩個“兒子”視如己出,逢人便講:“我自己‘肚不疼’生的兩個兒子從南洋回來看我,真是太歡喜了。”
為慶祝兩個兒子“回家”,當時王運梅還特意讓晚輩們準備了20桌酒菜,款待來祝賀的鄉親們。兩個“兒子”按照海南風俗祭奠了祖宗,又在親友陪同下到博鰲等景點。臨別,王運梅給兩個“兒子”分別包了紅包。兩個“兒子”流著眼淚說:“等‘母親’百歲生日那天,一定和三個姐姐一起來祝壽。”
2009年,王運梅百歲壽辰,果然迎來了從南洋來祝壽的5個“兒女”。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蘇曉杰攝 王運梅宣誓入黨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王凱攝芭蕾舞紅色娘子軍
電影紅色娘子軍資料圖
電影中的娘子軍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謝晉導演的《紅色娘子軍》獲得極大成功,影片故事和片中的祝希娟飾演的吳瓊花、王心剛飾演的洪常青以及陳強飾演的惡霸地主南霸天等藝術形象深入人心。影片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斗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用寫實的手法突出反映了舊社會婦女在反抗和斗爭中成長的典型事例。影片很好的把握了女主人公吳瓊花勇敢倔強、深沉善良的性格,塑造了紅軍干部洪常青高大光輝的英雄形象,具有較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該片獲1962年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1964年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1995年“中國電影世紀獎”。
她的傳奇
行軍中分娩背著孩子戰斗
21歲報名參軍迅速投身戰斗
1910年5月,王運梅出生在陽江鎮一個貧苦家庭。三叔王啟宏是紅軍戰士,哥哥王運棟參加共產黨的地下工作,后遭敵人追捕被迫逃往南洋。
1931年3月,樂會縣(1958年瓊東、樂會、及萬寧縣部分區域,合并為瓊??h)婦女們在當地黨組織領導下,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軍”,主要負責紅軍部隊的后勤和宣傳工作。據陽江鎮文化站原站長龐啟江介紹,當時這支隊伍并沒有槍械等武器,還不是武裝隊伍。1931年5月,瓊崖特委在樂會縣發布招募女子軍的布告,號召婦女們“拿起槍來和男子并肩作戰”,許多年輕姑娘見到布告后紛紛報名,其中就有21歲的王運梅。
當時報名要求入伍的女性共有700多名,最后篩選出了一百名左右。這些女性大多來自窮苦農村家庭。隨后,中共瓊崖特委將“赤色娘子軍”改編為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特務連(即紅色娘子軍連),由當時的海南瓊崖師部直接領導,全連分為三個排,王時香任指導員,龐瓊花擔任連長,馮增敏、龐學、黃墩英分別任一、二、三排排長。
女子特務連成立后接受了完全軍事化的訓練,原先這支隊伍的任務是保衛領導機關、看守犯人和宣傳工作,隨著戰斗形式的變化,她們很快投身到戰斗中。
行軍途中分娩孩子不幸夭折
看過電影《紅色娘子軍》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軍途中生下孩子的女戰士,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王運梅。
1931年6月,瓊崖紅軍決定消滅樂會縣的國民黨“剿共”總指揮陳貴宛部隊,娘子軍奉命配合紅三團和赤衛隊的誘敵戰術伏擊沙帽嶺,當時娘子軍當時從沙帽嶺的山溝中行進,國民黨部隊見到我們的隊伍都是娘子軍,一邊率部急追過來,一邊大叫道:“那是女的,不要怕,不要怕,活捉她們,誰捉到歸誰?!?/span>
娘子軍邊開槍邊后撤,佯裝敗退,敵方很快被引誘到伏擊圈,埋伏在一旁的紅軍主力趁機發動猛攻,對方猝不及防,亂作一團,不到一小時就被擊潰。隨后,娘子軍特務連又在火燒文市炮樓戰斗中,活捉了惡霸“馮朝天”(電影《紅色娘子軍》中“南霸天”的原型之一)。幾場戰爭下來,娘子軍聲名鵲起,許多女性紛紛要求加入,1932年春,瓊崖特委決定擴編這支武裝隊伍,娘子軍新增2個連,共有140多人,娘子軍配合紅軍主力先后拔除了樂會、瓊東、萬寧、定安、文昌五縣的多個敵據點。
1932年8月,國民黨的警衛旅陳漢光率領大量人員再次圍剿瓊崖革命根據地,考慮到敵強我弱的局勢,瓊崖紅軍決定將部隊再次向母瑞山轉移以保存革命力量,隊伍開始了艱難的行軍。
1932年秋,懷孕的王運梅在跟隨大隊行至母瑞山附近時分娩,女戰友們找來樹枝、山葵葉、芭蕉葉搭成臨時產棚,王運梅的兒子順利出世。為逃避國民黨部隊的追擊,第二天,王運梅就抱著孩子和戰友們繼續前進。因缺乏營養,加上行進途中的惡劣環境,王運梅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在她的懷里停止了呼吸,連父親也沒來得及看上一眼。當時小孩尸體被掩埋在一棵樹下,后來王運梅找了很多次也沒有找到具體位置。
她的晚年
102歲高齡時入黨在紀念園當講解員
2010年3月,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運梅得知自己還不是黨員,當晚就打電話給外孫女馬世菊,要求入黨。有著10多年黨齡的馬世菊決定幫外婆了卻這近一個世紀的執著。
2010年6月30日,一封由馬世菊代筆的入黨申請書交到了陽江鎮嶺下村黨支部。因為申請人身份的特殊,王運梅的入黨志愿先后引起了陽江鎮委、瓊海市委組織部、海南省委組織部的關注。
在《入黨培養對象考察寫實簿》《入黨志愿書》這兩份入黨材料上,詳細記錄了兩年來王運梅接受組織培養、考察、審查等過程。2011年6月,王運梅被確定為入黨培養對象;2012年6月,她被確定為入黨發展對象。2012年7月4日,陽江鎮黨委研究決定,接受她為中共預備黨員。
2000年,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建成后,王運梅和同是紅色娘子軍的潘先英、盧業香住進了紀念園。盡管有專人照顧飲食起居,但當時90歲高齡的王運梅和另外兩位姐妹也沒閑著。3人不僅在園內挑水種菜還擔任紀念園的義務“講解員”,給游客介紹紅色娘子軍的事跡,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王運梅在生活還能自理時,堅持自己洗衣服,幫工作人員掃地、洗菜。她性格開朗,紀念園里常常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
健在的娘子軍
隨著王運梅的辭世,如今居住在瓊海市陽江鎮益良村下水寮村民小組的潘先英和住在中原鎮的盧業香成為僅存于世的紅色娘子軍老戰士了。15日下午,南國都市報記者探訪了兩位年近百歲的老人。
潘先英:一唱“向前進”就喜笑顏開
今年98歲的潘先英,身體依舊硬朗,如今和兩個兒子住在村中,四世同堂,孫子外孫等加起來,兒孫總共有五十多人。
“阿婆年輕時膽子很大的,那時候大家都說我是個不怕死的倔丫頭!”潘先英說,“當年參軍時我還不到16歲,部隊不收,但是我強烈要求參軍,后來就留下了,那時侯我還不比槍高?!迸讼扔⒄f。
潘先英一共育有3女2男5個子女。大女兒今年70多歲了,孫子都快結婚了,估計過不了幾年潘先英就能看到自己的玄孫。
盡管聽力幾乎完全喪失,但潘先英總是喜歡和自己的曾孫曾孫女一起唱《紅色娘子軍連歌》,只要一唱這首歌,老人就會喜笑顏開。
盧業香:患帕金森癥快不認識兒子了
與潘先英相比,今年已經99歲的盧業香身體就不怎么好了。如今住在中原鎮仙村村委會排四村民小組的她,生活已經不能自理,完全靠兒子照顧。由于患帕金森癥,老人現在已經快不認識常年照顧自己的兒子了。
盧業香左手食指短了一截,那是戰爭年代被敵人槍彈打的。據了解,盧業香是當年紅色娘子軍二連二排二班長,經歷過伏擊沙帽嶺、火燒文市炮樓、炮轟白石嶺等戰役。她曾孤身深入敵堡附近偵察,也曾赤手空拳俘虜國民黨的兩名“民團”。部隊化整為零后,她回到六林嶺的家中。這里群山連綿,森林茂密,盡管敵人經常搜捕,但機智的盧業香憑著對地形的熟悉,每次都讓敵人撲了空。氣急敗壞的國民黨竟把她年僅21歲的丈夫劉海義抓去,裝進麻袋丟入大海。
舞臺上的娘子軍
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1964年首演以來長久不衰,成為中國芭蕾舞臺上的經典劇目。該劇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創作演出的。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稱贊《紅》劇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對頭的,藝術上也是好的。”此后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觀看,并屢屢招待來訪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都t》劇在中央芭蕾舞劇團曾復排多次。
紅色娘子軍的昨天與今天
-本報記者陳成智
特約記者王儀通訊員鄭曉富
2002年,紅色娘子軍老戰士聽年輕人給她們講國家大事。特約記者王儀攝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今天下午4時許,河北游客王女士走出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景區,不由地跟著哼起了這首歌。
幾乎與此同時,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回憶起一張照片,無限傷感。
那是新華社攝影記者樊如鈞捕捉到的精彩瞬間:2010年4月1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的習近平,與海南解放60周年老戰士、老同志代表座談時,一位百歲老嫗突然站直身子,給習近平敬了一個端正的軍禮,習近平也軍禮致敬。
9月14日凌晨,畫面上那位給習近平敬禮的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王運梅,告別103歲的滄桑人生,永遠地留下了一段傳奇。
歷史·貢獻巾幗尖兵寫傳奇
盡管紅色娘子軍已被媒體多次報道,但當記者翻出1984年8月,由當時的中共瓊??h委黨史辦公室編的小冊
子《紅色娘子軍》時,仍有新收獲。據省委黨史研究室退
休老干部林鴻范采寫的資料,紅色娘子軍的誕生,有著極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因一些男人下南洋謀生,瓊崖婦女除了受傳統的“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壓迫外,還要承受丈夫離棄的痛苦,擔負著繁重的體力勞動。壓迫越重,反抗愈烈。瓊崖革命史上的傳奇之師,正是在風起云涌的革命大潮中誕生。
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邢詒孔告訴記者,1931年3月,經中共瓊崖特委批準,先在樂會縣創建“赤色女子軍”一個排。1931年5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在樂會四區紅軍操場召開成立大會。全連有3個排,每排有3個班,每班有10名戰士。連長為龐瓊花(后為馮增敏),指導員為王時香。全連103人,除了兩名年紀較大的庶務、挑夫和一名小號手是男性外,其余都是農村婦女。
這,就是后來聞名世界的“紅色娘子軍”!
1932年春,特委決定將原女子軍特務連從樂會四區調往瓊東四區,在紅軍獨立師師部擔任警衛任務;抽出一個排,吸收女青年擴編為女子軍特務連第二連。
伏擊沙帽嶺,火燒文市炮樓,拔除陽江等地據點,文魁嶺保衛戰,馬鞍嶺阻擊戰……戰斗的實踐很快證明:這群女人不僅敢打,而且真能打!瓊崖革命領導人馮白駒1968年曾回憶說:“有一次娘子軍參加主力作戰,打敗敵軍后,以連為單位計算繳獲,女子軍還占第一位?!?/span>
1932年年底,由于人數、武器裝備等與敵人懸殊太大,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中失敗,女子軍一部分壯烈犧牲,一部分失散,連長、指導員等被捕入獄,女子軍第一、第二連被迫先后解散。
理想·信念行動展示信仰力量
紅色娘子軍,似乎一直與“傳奇”、“經典”這些字眼相伴。
1961年,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的電影《紅色娘子軍》上映,一時風靡全國。
1962年,在第一屆“百花獎”評選中,電影《紅色娘子軍》一舉斬獲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等重要獎項。
電影票房無敵,芭蕾舞劇同樣成就傳世經典。
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按“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要求創作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誕生。1964年9月,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首演大獲成功。至今,《紅色娘子軍》仍是中央芭蕾舞團保留劇目。
在陳錦愛看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紅色娘子軍之所以浩氣長存,全因為這支部隊身上綻放的理想和信仰。
首先是敢為人先。為了爭取婦女權益和自由,為了砸爛身上的枷鎖,她們用行動回擊了“戰爭讓女人走開”的論調,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的第一支女子軍連隊,也是瓊崖自古以來第一支婦女武裝隊伍。
其次是不怕犧牲。紅色娘子軍擔負作戰任務,伏擊沙帽嶺、火燒文市炮樓、馬鞍嶺阻擊戰,都證明了娘子軍的驍勇善戰、不怕犧牲。
再者是堅貞不屈。被俘的娘子軍女戰士,盡管遭受了各種酷刑,但無一人叛變投敵,無一人出賣組織。盡管王運梅已經走了,但回憶起她對信仰的追求,陳錦愛仍感慨不已。
一直認為自己跟著共產黨一輩子鬧革命,理所當然就是共產黨的王運梅,直到2010年3月一位游客問她黨費多少錢時,才知道自己還不是黨員。于是,當年6月30日,100歲的王運梅,讓外孫女馬世菊代筆寫了入黨申請書。2012年7月6日,102歲的王運梅,終于如愿成為一名中共黨員。
“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后人,什么是紅色娘子軍的精神,什么是信仰的力量!”陳錦愛說。
精神·傳承續寫新“娘子軍”故事
下午3時,走進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紅色娘子軍連部”,一處宣傳欄上,“娘子軍革命精神永存自強不息的革命志向不讓須眉的革命勇氣堅貞不屈的革命品格”,幾行大字赫然入目。
2000年10月,經海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批準,“紅色娘子軍連”歸建,并成建制地編入預備役部隊,新時代的紅色娘子軍,又回到人民軍隊序列。
預任排長張文婷,一說起王運梅眼眶就不由地濕潤。她記得第一次見到王運梅,王運梅比后輩們大那么多,卻總是先給她們敬軍禮。不管身體舒服與否,只要有團隊或游客來探訪,她總是要展現娘子軍最好的狀態。
新時代紅色娘子軍,繼續書寫傳奇故事:多位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的后人投身其中;多位退伍女兵在這里重新找到部隊的感覺;多位預備役戰士后來成為現役軍人;這支部隊,多次在抗洪搶險和創建衛生城市中建立功勛……
陳錦愛向記者透露,早在1969年,瓊海縣陽江鎮成立的“紅色娘子軍民兵連”,就是當時聞名全島的新時代“娘子軍”。她們站崗巡邏、修水利、干重活、唱歌、跳舞,樣樣都行。
如今,以弘揚紅色娘子軍精神為主的瓊海紅色娘子軍紀念園,開園13年來接待了超過400萬名游客,成為海南紅色旅游的品牌……
紅色娘子軍精神,早已和這座秀美小城融為一體。紅色娘子軍精神,也在感召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瓊海乃至海南人民,向著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目標再出發……(本報嘉積9月15日電)
紅色娘子軍為什么誕生在海南瓊海
瓊海市(含原樂會、瓊東縣),地處海南東部沿海。20世紀30年代海南與全國一樣,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內受封建專制殘余制度和國民黨政府獨裁統治壓迫,幾乎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尤其是婦女。樂會、瓊東的婦女沒有起名字、分享財產的權利,只有服役家庭、社會、生兒育女的責任。她們除了受政權、族權、夫權的壓迫外,還得接受丈夫為了謀生拋妻棄兒“下南洋”的現實。這樣的社會現實,造就了瓊海婦女英勇頑強、自強不息的性格,并強烈要求參軍參戰。這就是紅色娘子軍誕生在瓊海之緣由。
紅色娘子軍稱謂的由來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序列表中,紅色娘子軍的正式番號是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
紅色娘子軍這一稱謂是怎樣產生的?有人說是得名于吳之等5人創作的瓊劇《紅色娘子軍》,也有人說是得名于梁信創作的電影劇本《紅色娘子軍》。其實,這都是誤傳。
“創造”“紅色娘子軍”這一稱謂的人是劉文韶。劉文韶,1934年生,1950年參加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1956年在海南軍區政治部做宣傳工作。1957年,劉文韶創作的報告文學《紅色娘子軍》發表在軍隊最高文藝雜志《解放軍文藝》上,并在全國引起轟動,從此,“紅色娘子軍”的稱謂在全國傳開。
紅色娘子軍軍歌
創作于1959年梁信詞黃準曲
向前進,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向前進,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仇深共產主義真,黨是領路人奴隸得翻身,奴隸得翻身
向前進,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婦女們要翻身(婦女的冤仇深)
她是戰士,為解放海南浴血奮戰;她是傳奇,行軍途中產子,電影《紅色娘子軍》的原型人物,102歲入黨;她是歷史,與丈夫隔海相望半個世紀,見證海南百年變遷……
——追思紅色娘子軍戰士王運梅
■海南日報見習記者蔡倩本報記者符王潤
特約記者王儀
2012年7月6日,瓊海市陽江鎮紅色娘子軍塑像前,102歲的紅色娘子軍戰士王運梅老人莊嚴宣誓、光榮入黨。
本報記者王凱攝
她走了,以一名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的步伐,從容安詳;她走了,留給了后人無限的追思。
“娘喂——”81歲的龐慶美抱著母親王運梅的遺像聲聲呼喚,壓過了嗩吶的凄涼、鐘磬的悲鳴。
今天,在瓊海市陽江鎮嶺下村,王運梅的追悼會正在進行。
“14日凌晨,外婆病情加重,一點半從市人民醫院回到家,沒過半個小時就走了?!饼嫅c美的四女兒馬秀賢說完,轉過身抹了一把淚。
在外孫媳婦符彩虹的記憶中,病痛中的王運梅總是樂觀又堅強!
自去年10月左肩骨折后,居住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的王運梅生活無法自理,身體也每況愈下?!斑@一年外婆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覺得胸口悶,說不出話來。但是她從來不叫痛,從來沒抱怨過?!狈屎巛p輕說道。
病痛中的王運梅還銘記著自己曾是一名革命戰士。“只要一說起年輕時打仗的事,娘就十分興奮!”龐慶美回憶,今年8月,王運梅因突發血栓在??谧≡?,看到電視上正在播放打仗的畫面,她竟坐起來,興奮地叫道:“我以前也是打日本鬼子的,政府還獎勵我錢呢!”
王運梅的認真盡職感動了很多人。
“阿婆哪怕身體不適,也要堅持接待游客。”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講解員王小丹對王運梅既愛戴又敬佩。
2001年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建成后,王運梅便入住紀念園,擔任“紅色教員”,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召后輩。
左肩骨折后的王運梅由于年事已高,骨傷不易愈合,纏著繃帶的胳膊一直吊在脖子上。即便是這樣的狀態,老人也每天堅持坐在紀念園中接待前來參觀的游客。
“有時候太累了,躺在床上休息,聽到有游客的聲音,她就叫我把她扶起來。她說自己代表著紅色娘子軍老戰士,要盡到‘紅色教員’的職責?!饼嫅c美不止一次地攙扶起母親,幫助她抬起干瘦的手,莊重地行軍禮。
追悼會上,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緊緊地握住龐慶美的雙手,致以真誠的慰問:“王運梅同志為黨和革命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她的精神鼓舞著我們全體黨員和群眾!在紅色娘子軍精神的激勵下,我們市委、市政府一定要把老百姓的事辦好,讓百姓們都過上好日子!”(本報嘉積9月15日電)
追記103歲的紅色娘子軍戰士王運梅
-海南日報記者杜穎
這是怎樣的一日?讓人們心底漫過悲哀,有如漲潮的海!
9月12日晚10時,瓊海市人民醫院救護人員從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接走了一位老人,她在路上時而昏睡,時而抖動嘴角,一抽一動之間好似有話要說。
9月13日晚10時,ICU重癥監護室外,“紅色娘子軍連”副指導員陸宏茹紅著眼眶問,“還有10%的希望嗎?”醫生搖搖頭,彼時已淚水漣漣。
9月14日凌晨1時50分,護士摘掉了套在她面龐27個小時的呼吸罩,走過103歲的紅色娘子軍戰士王運梅停止了心跳。
路上,我們無數次地想:老人百年之后的意愿,將是怎樣一種豪情滿懷、充滿英雄般的夢想。
可彌留之際的走近,王運梅對女兒龐慶美訴說的是,“我有兩個心愿,一是希望遠在馬來西亞的阿焜(指丈夫龐隆焜)的5個兒女能再來看看我這個‘陌生’母親;第二件就是,你不要煩,陪陪我,讓我再多看看你的臉?!?/span>
她寥寥的夙愿,讓我們篤定地相信,此生作為瓊崖革命戰爭英雄的老戰士,最終的內心,還原的依然是一位母親。
暗潮涌動的母愛,于無聲處,起伏波瀾。
英勇革命卻失去孩子,是她心中長久的痛
看過1961年電影《紅色娘子軍》的觀眾不會忘記,電影里背著熟睡的娃娃向根據地挺進的女戰士。
難忘是因為它的真實。電影里女戰士的原型就是王運梅老人。
81年過去,她對這個尚沒有來得及取名字的孩子的愧疚揮之不去。
王運梅16歲結婚,嫁給同樣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農民龐隆焜。1931年,王運梅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在樂會縣(今瓊海市)赤鄉園村操場上,佩戴著“女子軍”的紅袖章,和99名婦女一起,在“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特務連”旗幟下莊嚴宣誓。
1932年秋馬鞍嶺阻擊戰后,懷孕的王運梅和十多名女戰士在連長馮增敏的帶領下向母瑞山根據地挺進,王運梅當時幾近分娩。
在挺進深山的一個夜晚,她身子劇痛,全身冷汗,在戰友們用山葵葉和芭蕉葉支撐成的臨時產棚里,生下了一個孩子。
為了逃避敵人的追擊,兒子被王運梅用爛衣服和碎布包好,在產后第二天她摟著孩子繼續前進。
“人人都把你這個哥哥當作革命的后代,要保護好他?!蓖踹\梅女兒、80歲的龐慶美回憶母親曾滿臉淚水地講述,在敵人封鎖下,戰士們斷糧,母親靠采食山上野果野菜填充肚子。她的戰友為了孩子能吃到一些奶水,都將稍好一點的野菜野果留給王運梅,希望她能給這個小生命多一點奶水。
白天隨部隊上山行軍,晚上王運梅抱著孩子,用芭蕉葉遮蓋在孩子身上。秋夜伴著冷冷的雨,一天夜里,雨越下越大,王運梅和戰友躲藏的巖洞積滿了雨水,王運梅和戰友爬出巖洞,搭起窩棚,在里面躲雨。
“很多大人都受不了了,戰友病了,孩子……”龐慶美說,母親每講到這,都說不下去了。孩子出生沒有活到滿月,也沒有見過父親,便死在了她的懷里。
娘子軍連連長馮增敏脫下軍衣包好孩子,戰友們在山石旁邊挖了個坑,把孩子埋了,小墳邊種了一棵木棉苗。母瑞山的紅土地埋下了這幼小的生命,她咬著牙抬起腳步,繼續跟黨走。
經歷過沙帽嶺伏擊戰、火燒文市炮樓、文魁嶺戰役、母瑞山戰役,王運梅英勇殺敵,戰爭留下的殘疾傷病從未讓她介意。但漫長人生里,死在戰場上的孩子,卻是王運梅心中長久的傷痛,她很少對家人提起。
跟老人在紀念園一起生活了7年的陸宏茹告訴記者,“你知道老人的一個習慣嗎?盡管白天是微笑、爽朗,當到了夜晚,她常常會一個人走到園子門前那個穿著軍裝、帶著斗笠的娘子軍雕塑前,撫摸,哭泣。
她覺得,那個雕塑的女子,身邊應該還帶著一個孩子?!?/span>
獨守老屋她相信家人終有團聚時
王運梅晚年,除了在紀念園,她一直守著一座老屋——瓊海嶺下村仙貢村小組早已空無一人的家。
這里是丈夫龐隆焜長大的地方。
1936年,女兒龐慶美3歲大,龐隆焜為躲避國民黨抓壯丁,用家里水田典當成一些光洋,搭船去了南洋。到南洋后,丈夫曾經隨信給王運梅寄來一張照片,照片背面寫著“運梅,來南洋找我吧?!?/span>
王運梅寶貝一樣地把這張照片揣在懷里,看得比命都重,可她沒有走,因為她帶不走在家鄉已走不了路的媽媽。
數十年來,夜深人靜,王運梅都會拿著丈夫的照片孤獨地垂淚。
日軍侵占海南以后,海南與南洋的水路交通中斷,王運梅與丈夫失去了通信聯系。硝煙彌漫的歲月,龐隆焜一度聽傳言說王運梅在戰爭中離世了。幾番痛苦掙扎之后,龐隆焜在南洋重新娶妻,生育了3女2男5個孩子。
上世紀80年代,一位村里的“叔公”從南洋歸來,見到了守著祖屋的王運梅,也帶回了龐隆焜還活著并已娶妻生子的消息。
1973年9月的瓊海大洪水,將仙貢村小組所有的房屋都吞沒了,也包括龐隆焜家那座幾十平方米的老瓦房。
王運梅哭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向黨組織提過任何要求的她,第一次去求了人。她讓女兒龐慶美給上級組織寫了15封懇求信,懇求幫幫她重修起這座老屋子,說這是她唯一的家,是她后半生的“念想”。
由于種種原因,讓她的夢“擱淺”了30年。
王運梅后來見到“叔公”聽到了消息,她笑著流淚說,“活著就好,活著就好。我連他家鄉的房子都沒守好,說來還是我對不起他?!?/span>
2003年,陽江鎮經層層匯報,撥給了王運梅5000塊錢重修老屋,錢不夠,王運梅七拼八揍又借了1.5萬元,蓋起了這座40多平方米的新房,她不想再給組織添麻煩,為這1萬多元債,她和女兒省吃儉用,還了7年。
在杳無音訊的漫長人生歲月里,為什么王運梅沒有選擇再婚?外孫女馬世菊說,“外婆曾堅定地說過,她從不相信外公會死,她相信無論多么遙遠,家人都會有團聚的一天,如果團聚時她嫁人了,外公怎么辦……”
她似乎永遠都在替別人想,也永遠都在想著別人。
1993年1月,龐隆焜在馬來西亞病逝。聽到這個噩耗時,已經83歲的王運梅沒有流眼淚,她一個人癡癡地呆坐了好長時間,她對外孫外孫女們念叨著,“我料到了,我做夢都夢到他了,我不怪他?!?/span>
王運梅的癡盼,換得了回報。
2007年,龐隆焜在南洋生的兩個兒子龐慶良、龐慶泮回到瓊海陽江尋根,但更主要的目的是探望他們留在瓊海的“陌生的母親”王運梅。王運梅把這兩個“兒子”摟在懷里,逢人便講:“我的兒子從南洋回來看我,我太歡喜了……”王運梅盼著,有一天,她能看到南洋的5個孩子,都回瓊海來相聚,在家鄉仰望天空的繁星。
2010年,王運梅百歲壽辰之際,迎回了南洋的5個“兒女”前來為她祝壽。
百歲申請入黨她對黨有至死的忠誠與摯愛
除了對革命、對親人,王運梅對黨的忠誠體現在了參加中國工農紅軍82年后的入黨宣誓。
2012年7月,瓊海市陽江鎮政府公告欄中張貼的《2012年新吸收預備黨員花名冊》中,王運梅的名字在第17欄,“1910年5月”的出生日期讓這一欄相當顯眼,在備注一欄標注著:紅色娘子軍。
嶺下村黨支部書記鄧家仲至今不會忘記宣誓那一天,“村里每年發展2名黨員,去年7月6日在黨旗下宣誓時,王運梅阿婆已經102歲,而身邊跟他一起宣誓的是上埇村村民小組長、32歲的鄧正洪,兩人年齡相差了70歲?!?/span>
2010年3月,一位到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觀光的游客問起王運梅一年要交多少黨費。王運梅愣住了,那天晚上,外孫女馬世菊接到王運梅的電話:“為什么從來沒有人叫我交黨費呢?”
阿菊告訴她,“你還不是黨員。”
老人沉默了,像小孩子一樣急切地問,“我參加革命幾十年了,我要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名黨員?”
窮苦出身的農村婦女,沒有文化,她認為參加了革命便是加入了黨,為此,百歲的王運梅老人如此渴望,了解入黨的規定和程序。
王運梅一生不識字。不久,由老人口述,外孫女馬世菊代筆,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鄭重地交給了嶺下村黨支部,滿滿2頁紙。
“這份入黨申請寫得很感人,她說,‘我革命了一輩子,卻沒有參加共產黨,我很遺憾、很遺憾,沒有入黨,就像一個人沒有家一樣,我希望組織能認真考察我,接收我為黨員……’”鄧家仲眼睛濕潤了,這個從小聽著紅色娘子軍故事長大的人,第一次如此深刻感受到一位百歲老人對黨的深情。
王運梅的入黨志愿先后引起了陽江鎮委、瓊海市委組織部、海南省委組織部的關注。在陽江鎮黨委資料室里,王運梅老人的《入黨培養對象考察寫實簿》《入黨志愿書》這兩本入黨材料上,詳細記錄了三年來王運梅接受組織培養、考察、審查、成為預備黨員的過程。2012年6月,她被確定為入黨發展對象。2012年7月4日,陽江鎮黨委研究決定,接受她為中共預備黨員。
82年后再度在黨的旗幟下宣誓,王運梅的話語一如當年,“我永遠跟黨走,直到生命的最后?!?/span>
鄧家仲含著淚說,“過世那天,是她入黨1年零72天,或許,對于一個103多歲的老人來講,有些晚了?!?/span>
晚?怎么會!老人的遺物中,整理到的讓她最為珍視的一件,是那火紅色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黨費證》。
她是一個愛孩子的母親,是一個深情的妻子,而心中更大、更深、更重的愛,源于她是一位中國革命的女戰士。藏于心底的愛,讓她有了厚重的責任,那就是讓他人過得更好,快樂著別人的快樂。
在嶺下村送走她時,太陽火紅火紅的。
王運梅心中的愛,不正是深蘊于我們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心間的摯愛嗎!
一個在黨旗下宣誓過的人才會有的摯愛!(本報嘉積9月15日電)
王運梅的女兒龐慶美在母親遺像前痛哭 (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南海網瓊海9月1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9月14日凌晨1時50分,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王運梅在老家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去世,享年104歲。王運梅在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特務連”(娘子軍)后,曾參加搗毀樂會縣“剿共”總指揮陳貴苑的老窩和攻打文昌縣炮樓等大小戰斗五十余次。曾經風靡中國的電影《紅色娘子軍》即以這個部隊為原型創作。
創下黨史上年紀最大新黨員紀錄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王運梅1910年5月出生于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九弄園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1931年,在樂會縣(今瓊海市)赤赤鄉園村操場上,王運梅佩戴著“女子軍”的紅袖章,和其他99名婦女一起,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特務連”的旗幟下莊嚴宣誓:“堅決服從命令,遵守紀律,為黨的事業奮斗到底!”
從此,紅色娘子軍走上了歷史舞臺,王運梅也在瓊崖烽火中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人生。王運梅先后參加了伏擊沙帽嶺、火燒文市炮樓、炮轟白石嶺、喋血馬鞍嶺等戰斗,經歷了紅色娘子軍幾乎所有重大戰斗。那時她的孩子出生不久,電影《紅色娘子軍》中,背著熟睡的孩子參加紅軍的女戰士的原型就是她。
2000年,海南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建成,王運梅與其他健在的紅色娘子軍搬入此處頤養天年,并有專人照顧其飲食起居。
2012年7月7日,王運梅以102歲高齡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創下黨史上年紀最大新黨員的記錄。
2012年10月,王運梅摔傷了左臂后,她的生活便無法自理了,81歲的女兒龐慶美隨即入住紀念園,日夜陪伴在她身邊。除此之外,王阿婆的外孫、外孫女也均輪流照顧她。
2013年9月12日,曾因血管堵塞而動過手術的王運梅再次病發,被送往瓊海人民醫院,當晚便進了重癥監護病房。9月13日晚,王運梅和家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瓊海市陽江鎮嶺下村休養,第二天凌晨1時50分,104歲的老人王運梅便安詳仙逝。
感謝幫助過她的人
王運梅的女兒龐慶美回憶道,母親在最后的一段時光里,說話變得十分吃力,喉嚨里總像卡著東西,但她的腦子是清醒的,心里仍牽掛著許多人。
“母親希望我的命和她一樣好,因為自從我丈夫幾年前去世后,自己經濟上并不寬裕?!饼嫅c美說,此外,母親生前還常常說,其能活這么久,多虧政府的照顧和社會上熱心人士的關心幫助。“母親一直都很感恩,很感謝幫助過她的人?!?/span>
王運梅的外孫女馬秀芹告訴記者,自從外婆摔傷入院后,母親便放下手中的活,全心全意照顧外婆。外婆生前十分愛干凈,母親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外婆,一步都不離開其身邊。外婆雖然住院,但身上總是干干凈凈的?!巴馊私洺?湮夷赣H孝順,又誰知道母親從3歲開始就和外婆相依為命,可見母女情深?!?/span>
瓊海市委書記慰問家屬
“王運梅的去世,讓這個世上少了一位最直接、最生動的革命教材?!痹偤J嘘柦偽幕鹃L龐啟江說,1931年5月1日參加娘子軍后,王運梅先后參加了伏擊沙帽嶺、火燒文市炮樓、炮轟白石嶺、喋血馬鞍嶺等戰斗,經歷了紅色娘子軍幾乎所有重大戰斗。
龐啟江稱,王運梅是紅色娘子軍的典型人物代表。革命時期的紅色娘子軍有200多人,隨著歷史的車輪走過了80多年,當年那些為中國革命、婦女解放不屈不撓斗爭的偉大女性,如今大多已經逝去。截止到現在,健在的娘子軍只有2人了,她們分別是潘先英(98歲)和盧業香(98歲)。
9月15日下午,王運梅老人的追悼會在瓊海市陽江鎮嶺下村仙貢村小組舉行。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親自到現場祭拜老人,并慰問王運梅的家屬。符宣朝說:“王運梅永遠活在黨員心中,我們應該化悲憤為力量,把海南建設得更美好,站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
當天的追悼會,除了王運梅家屬參加外,瓊海相關部門、部隊官兵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工作人員都現場哀悼。此外,海南日報報業集團還派代表給王運梅家屬送去1萬元的慰問金。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