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代人,受益兩代人
清晨的街頭,一個小女孩托起一大疊報紙,不時地與行人打招呼:“賣報了,剛出來的《南國都市報》。”好容易賣了幾份,火辣辣的陽光就透過高高的椰樹斜射過來。她用手揩了一下額頭的汗水,又繼續向前走去。一個上午過去了,她終于賣掉30份報紙。小女孩名叫童楚惠,是儋州市那大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今年暑假,她在那大鎮城區賣了兩個星期報紙。
童楚惠的家境殷實,但她的父親參加那大實驗小學開辦的家長學校培訓后,深受啟發,建議女兒在暑假用一段時間去賣報紙,提高獨立生活能力。記者采訪童楚惠時,她落落大方地說:“依靠自己勞動掙錢,我感到很開心!”
家長學校對家長及孩子都產生了積極作用。一位名叫蘇武的家長,參加那大實驗小學開辦的家長學校培訓后感慨地寫道,“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培養孩子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比分數更重要”。
不僅僅是那大實驗小學,全省許多家長學校的經驗富有啟迪意義。
分層辦學貼近城鄉實際。陵水黎族自治縣根據家長的狀況,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城區學校的家長多是機關干部或企事業單位職工,學校便在雙休日給家長上課;農村學校把課堂搬到村里,農忙時少上課,農閑時多上課,對漁民則安排在休漁時上課。此舉贏得家長們的支持和社會的認同。
家長學校成為家長“轉化器”。萬寧市南橋學校有一位家長,以前認為孩子上學后,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事了。孩子無故不上學、考試成績下滑,班主任打電話找他,他要么說自己沒時間管孩子,要么說那是小事,要么不耐煩地掛斷電話。但這位家長參加家長學校培訓后,認識到孩子教育不好,家長也有責任,于是向班主任道歉,并主動配合學校,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昌江一小的部分學生家長,參與到學校組織開展的物產資源調查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因此開設了“霸王嶺熱帶資源風光”、“昌化珍貴的野生龍血樹”、“美麗的王下皇帝洞”等系列校本課程。近年來,家校互動使該校教學水平提升:6個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獲省一等獎,并有兩項獲全國二等獎。
?
?
相關鏈接:
海口:孩子開學不適應 家長學校應配合引導
由初一學生跳樓輕生三問家長學校社會教育觀
孩子開學不適應 家長學校應配合引導
男孩身上現淤青 家長學校互指責
媒體稱化解家校矛盾需家長學校相互信任
警示:小學生課間相撞受傷 家長學校分擔責任
海口美蘭500冊書送白坡里 社區家長學校飄書香
海南:六成多學校 建立家長學校
三亞:手足口病發病率上升 家長學校需共同防治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