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街頭賣冬葉,卷成片片似芭蕉?!碑敱狈桨傩彰χ谑袌錾咸暨x箬葉、葦葉包粽子時,海南的農民也開始把寬大的茄柊葉(又名“冬葉”)一擔擔挑往集市。盡管地理環境不同,但端午節的粽香,千百年前就已經從內地飄過了瓊州海峽。
除了包粽子,海南的端午節民俗與內地相比又有哪些特點呢?對此,海南日報記者今天采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研究會會長符策超。
“端午節在海南的流行應該是從宋代以后。”符策超說,端午節起源于中原漢族地區,海南島上的少數民族原住民是不過端午節的。唐代以前漢族人遷居海南的人口不多,直到宋代以后,大批福建漢族移民才來到海南。當然,隨著人口遷移而來的,還有一個民族和地區的文化傳統,端午節也由此開始在海南落地生根。
文化的一脈相承,注定了海南的端午節民俗與內地大同小異。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喝雄黃酒……這些“端午符號”在海南都能找到。在陵水新村漁港,漁民在端午節有放生鴨子的習俗,這在海南各地的端午節中算是比較特殊的風俗。
而要說海南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端午民俗,應該就是“洗龍水”了。
符策超認為,海南的端午節有三層含義,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體現了對龍的祭祀和崇拜,三是衛生防疫?!跋待埶?,顧名思義,既體現了對龍的崇拜,又是最簡單易行的消毒防疫方法。??
“海南有句俗語,‘正月善、五月毒’,所以端午節也是祛毒的時候?!狈叱f,中國民間百姓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之說。此月多災多難,因此想了不少辦法來應對,比如縫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貼端午符等,避“五毒”是過端午節的初衷。從科學上來說,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節,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尤其需要注意衛生防疫。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龍水”,也可以說是最早的消毒水。
符策超說,在海南洗龍水都是在端午節中午12時前,每個家庭早早就用艾葉、菖蒲等煮上一鍋水,給小孩淋浴,保佑孩子身體健康,不長熱瘡熱痱??亢5牡貐^,也有帶上孩子去海邊洗海水浴的,含鹽高的海水其實也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此外,端午這一天,海南百姓還會在自家房屋周邊灑下雄黃酒,驅除蜈蚣蛇蟲,成年人還會飲雄黃酒和菖蒲酒,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這些其實都是防病防疫措施。
“在我的家鄉文昌,父母在端午節早上還會煮雞蛋,連殼在小孩肚臍周圍滾幾圈,等孩子醒后再把雞蛋吃掉,據說這樣做孩子以后不會再鬧肚子?!狈叱f。(本報???月29日訊)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