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新村鎮新村港海灣,帶有濃郁疍家風情的漁排成行成列,連綿與海天相接,形成海上的浮動村莊。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首屆疍家文化節開幕式上,身著傳統服飾的疍家人唱起咸水歌。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攝
粽慶端午,情迷疍家。
6月2日的三亞大東海廣場,旌旗蔽日,首屆疍家文化節在此拉開帷幕。敬畏大海,獻一柱清香,煎一塊馬鮫魚,唱一曲咸水歌,神秘的疍家習俗在24小時的各項活動中,漸漸揭開神秘面紗。
這些舊時分布于珠江下游各支系的水上居民、流動漁民,祖祖輩輩浮家泛宅,與水為伴,長期與風浪搏斗,被人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又因在海面漂泊,又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解放初還差點成為中國第57個少數民族。
古籍對疍家的零散記述不絕如縷,可稽的最早文字見諸唐初著名詩人王勃路過廣州時,在為六榕塔撰寫的碑記中提及:“方言猶操蠻音,以邑里猶雜蛋夷故也。”史家之偏見不亞三姑六婆,以致疍家人有歷史而乏記載,縱然冒出英才,亦遭重重埋沒。
實際上,疍家人是在南海北岸水面上,世世代代生活著的一支“以舟為家,以漁為業”的族群,他們生存于此的歷史十分悠久,清人吳震方《嶺南雜記》有曰:“疍戶,其種未詳何出?”可見疍家人存在時代久遠,且難覓族源。
在工業革命的鋼鐵大潮下,疍家人生存空間受到沖擊,在已廖剩無幾的今日,首屆疍家文化節似乎為我們追尋這些海上“吉普賽人”,提供了良好契機與諸多線索。
疍愿:
疍家人的海洋崇拜
6月2日,待日上辰時,主持人高呼,“吉時已到,鑼陣、鼓陣起?!彼矔r,南海岸邊鼓聲雷動,驚濤拍岸。祭海儀式就在這震耳欲聾的氣勢中開啟,主祭人、陪祭人與祭人進場,迎神上香,奠帛,叩拜神仙,行三獻之禮,再讀祝文,焚帛。
這便是疍家人極為重視的祭海儀式,全過程莊嚴肅穆。以祭海為首屆疍家文化節的開場大戲,各主辦單位可謂盡心竭力,三亞疍家文化協會會長詹長智認為,疍家人對海洋的崇尚與敬畏,是該群體的民群心理,已扎根于每位疍民心中,代代相傳,成為疍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以此作為開篇巨著,再合適不過。
眾所周知,疍家人崇拜海洋,在每年休漁期結束后,便會集體舉行隆重的祭海儀式,而端午節則是疍家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古疍家人相信龍王會在這一天顯圣。烤豬、水果、糕點,祭品雖樸實,卻出處透露著虔誠厚重。據三亞疍家文化協會學術秘書長張朔人介紹,在祭海儀式上,有個核心人物叫“請公婆”,這是疍家人對“附靈人”的稱呼,神鬼可借此肉身來傳達意愿。
“祭海時,‘請公婆’負責主持儀式,代表疍家人向神靈祈愿,求海鬼不要作亂,海神保平安。”張朔人說,疍家人帶去的祭品會倒入海中,寓意孝敬龍王,分享他們的豐收。
疍家人是虔誠的海洋崇拜者?!凹词乖诩漓胱嫦葧r,都要面朝大海,將祭品如酒、水果、粉湯等安放妥當,才可進行祭拜?!睆埶啡苏f。
值得一提的是,疍家人只有在祭祀儀式結束后,才能揚帆出海。
疍食:
疍家人的海洋味道
疍家人在飲食上充分發揮了情意與想象,將民群的爽朗大度呈現在那口盛菜的大鍋里,將自由體現在餐桌禮儀上,將誠信放在客人的海產品上。
是否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南海漁船上的油煎馬鮫魚,不僅有鮮嫩、酥香的口感,淡淡的魚腥味讓人的味蕾體察廣袤大海之下,那躍動的鮮香?其實馬鮫魚一直以來便是疍家人的傳統美食,靠海吃海,疍家人沿襲著古老的海洋味道,沒有煎炒烹炸的繁瑣工藝,原汁原味才是這些海上游牧民族的生活滋味。
一灶、一壺開水,再將剛撈上岸的海魚、海蝦洗凈放入水中,加些鹽、姜,輔以蒜、醬油,這就是疍家人的一日三餐。詹長智說,疍家人是聞出來的,因為這種獨特的海上飲食味道,在中國乃至世界鮮有。
疍家人用魚在市場上交換糧食,清人屈大均家住在茭塘,“茭塘之地瀕海,凡朝虛夕市,販夫販婦,各以其所捕海鮮連筐而至。疍家人之所有,則以米易”。
疍家人的飯菜又是紛繁的。節日里,女人們會約在一起做些特色小吃,糯米團子、海鮮燒烤、月子姜等,婚喪嫁娶之時更是疍家人飲食習俗匯粹之時。燕窩、魚翅、鱸皮、鮑魚、海參等,可謂明星璀璨。
疍家人長壽,這在南海之濱已成共識。據統計,三亞水居巷,80歲以上的疍民老人便有15人。據詹長智介紹,三亞疍家人的食補觀念很強,這便是他們的長壽秘訣之一。舟舶波瀾之上,戰風斗浪,寒氣和潮氣所至,人體易生風濕等病。
海馬、海參、海蛇、海蝦等海珍凝匯,配以酒水,祛風除濕的海珍酒就這樣誕生。詹長智說,海珍酒有壯腰補腎、強身健體的功效,就像山參鹿茸之于北國,是千余年來的食藥珍寶。
疍歌:
疍家人的漁歌唱晚
“疍家漁歌,唱響海角”,6月2日晚,三亞首屆疍家文化節———疍家文化藝術晚會在年夜東海廣場舉行。一曲咸水歌,豪放不拘、柔美悠揚,漁家風情縈繞,引來千百市民、游客駐足。
咸水歌,也稱疍歌,是對疍家人民歌的一種稱呼。疍歌和眾多民歌一樣,源于個體的生命體驗,他是疍民的生活特寫,也是一個文化符號。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喜、怒、哀、樂的內心之情,疍歌都能表達疍民的生活情感。張朔人介紹說,就海南的疍歌題材與內容和演唱地點看,是在喜慶活動中以歌道喜,親朋聚會中以歌助興,男女戀愛中以歌傳情,勞作休閑中以歌娛樂。
疍歌是疍民的符號。
6月2日晚,兩名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的疍民歌手郭世榮亮相疍家文化藝術晚會,在臺后,他告訴記者,他們祖輩在海上行船,遇見陌生人會唱歌和對方打招呼,同時用唱歌來判斷對方和自己族群關系的遠近,若能形成對唱,則會拉近二者感情認知上的距離。
張朔人認為,任何文化都有其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疍歌之所以能夠世代流傳,他所具有的社會功能遠非娛樂、交際所能概括,從文化、社會、經濟、宗教、民俗、地理等多方面來看,海南疍歌既具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和感染力,同時也能體現海洋文化或“水文化”的特點。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