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縣各界人士前來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起義紀念園掃墓? 陳元才 朱德權 攝
?
從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城營根鎮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23公里,到紅毛鎮番響村東側、海榆中線公路160公里處,就看到公路旁矗立著一座高大的樓牌式石大門,門楣題刻著“白沙起義紀念園”七個鮮紅的大字,門柱上掛著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牌子熠熠生輝。
4月2日上午,記者跟隨瓊中中學高二(4)班的王興寶等19名同學,走進了白沙起義紀念園。
踏上23級臺階,王興寶和同學們在紀念碑前為先烈們獻上花圈并默哀。
紀念碑是白沙起義紀念園園區的主體,碑高17.2米,碑身正面鐫刻著“白沙起義的英烈們永垂不朽”12個大字,碑底部背面鐫刻有“白沙起義簡介”碑文。園內還建有紀念館、紀念廣場、白沙起義大型浮雕墻等。其中,白沙起義紀念館內陳列有粉槍、弓箭、砍刀等白沙起義實物,通過實物加上詳實的文字、圖片等史料,給現在的人們再現了當年白沙起義壯烈的一幕幕。
白沙起義紀念園2009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講述
白沙起義的前前后后
瓊中退休老干部謝晉頎向學生們講述了白沙起義這段永遠難忘的歷史。
1937年7月,全國抗日戰爭爆發。1939年2月,日軍侵占海南島。當時瓊崖國民黨軍隊和地主武裝抵抗無力,節節敗退,逃入五指山地區,對當地黎族、苗族人民進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使黎族、苗族人民陷入了絕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反抗國民黨的壓迫和剝削,1943年8月12日,黎族領袖王國興領導發動了白沙起義,起義歷時半個月,參加者2萬余人,殲敵300余人,繳獲一批彈藥物資,白沙境內的國民黨軍隊幾乎全部被趕出縣境。
同年9月,國民黨當局糾集1000多兵力分三路向白沙反撲。白沙起義失敗,國民黨軍隊對起義的群眾和村莊進行瘋狂報復,大屠殺持續了幾個月,1萬多無辜民眾被殺害。起義隊伍被迫分散撤至鸚哥嶺、什寒山一帶堅持斗爭。
參加起義的吉有理等人巧妙躲過重重關卡,終于找到共產黨,接受黨的領導。毛澤東同志對王國興領導的白沙起義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中國少數民族自發起義,主動尋找共產黨,消滅國民黨,建立革命根據地,只有王國興一人”。
看到起義英杰的雕塑、文字介紹,聽老人口述英雄故事,學生們從中看到了黎族、苗族人民反抗壓迫剝削、爭取自由的決心和勇氣。
紀念
讓紅色文化延續和傳承
白沙起義紀念園是瓊中打造的紅色景區。管理員王建員告訴記者,清明節臨近,白沙起義紀念園每天接待約30多批游客,是平時的6倍多。
“海口、瓊海兩批祭掃英烈的游客剛走,瓊中中學的學生們就來了。今天上午大概來了20批游客。”每年的清明前后,王建員就十分忙碌,向游客介紹有關紀念園的建設歷史、黎族領袖王國興等人的起義事跡等。
“園里的柏樹、榕樹都是我種的,我離不開這里了。在我有生之年,只要我還能動,就一定要把革命先烈的紅色事跡講述下去,把革命精神傳承下去。”王建員1990年到紀念園工作,至今26年了。
瓊中中學團委書記吉家輝對記者說:“每年帶學生參觀白沙起義紀念園,已是學校的一個傳統,目的就是讓紅色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承。”
相關鏈接:
海南隆重舉行白沙起義70周年紀念大會白沙起義中的漢族人王太信 ——老干部王學萍深情回憶父親白沙起義烈士王定江兒子口述歷史 父親帥氣又英勇!"找紅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白沙起義推動了海南解放進程白沙起義紅色回眸:起義狂飆卷白沙?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