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北黎河 (資料圖片)
繁華遠去的背影
北黎古村位于東方市西北郊,北黎河南岸,距鬧市區約5公里。據1996年出版的《東方縣志》記載:北黎,原名長興,始建于漢朝,居民為俚人(即今黎族人)。隋大業三年(607)感恩置縣后,它是感邑轄地最北邊的一個村莊,邑人稱其為北邊俚。唐、宋后,由于俚和黎同音,俚逐漸演化為黎,長興村也更名為北黎村。
由于歷史悠久,北黎村在東方眾人皆知,稍一打聽,便能找到去路。從正在建設環城公路拐入北黎村,首先躍入眼簾便是矗立在村道兩側的一棟棟具有異域風情的騎樓,讓人有一種穿越感。
這樣的騎樓在北黎村有數十座之多,然而大多數已經荒廢,由于年久失修,一些樓房岌岌可危,一些則早已化殘磚斷瓦。“這些騎樓多建于20世紀二十、三十年代,當初都是臨街商鋪,一樓做生意,二樓住人。”北黎村委會文書王章沛告訴記者。
在村道中段一棟破敗的兩層小樓前,76歲的王隆榮老人指著一棟兩層小樓說:“喏,這里就是北黎最著名的顏成利商號了。”記者聞聲望去,只見眼前這座騎樓已破敗不堪,廳堂內雜樹叢生、鳥雀啾啾。
《東方縣志》記載:1935年,文昌商人顏成利從海口請來工程隊,在感恩縣北黎墟修建商行,是為北黎當時最大的商號。
1939年7月8日,日軍橫須賀第四特別陸戰隊攻占八所潭和墩頭港,并在北黎駐軍,設立司令部。入侵的日軍霸占北黎民房,將當地的生意人和居民趕到新北,于是有了現在的新北村。顏成利商號也成為了日軍實施經濟掠奪的北黎日本貿易公司大樓。
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中共昌感縣人民政府從王外村遷到北黎,顏成利商號被征用,成為當時中共昌感縣委的辦公地。
這些見證著歷史的建筑,1939年出生在北黎村的王隆榮老人都比較了解。萬安商號、桂利商號……哪里曾是米行,哪里曾是布行,哪座樓住過日本軍官,老人都能一一指出。
“北黎曾經是東方乃至海南西部最繁華的地方,茶樓、酒肆、戲院等一應俱全。”王隆榮說,他小的時候,北黎河畔搭有戲臺,附近的居民都喜歡劃著小船在北黎河上看戲。
然而,除了建筑本身,這些輝煌的過往,在村里已找不到一絲印記,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遠去的背影。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