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佐公的墓碑已找到了!海南有文公族人奔走相告,喜上眉梢。
英佐公為張姓入瓊始祖之一、南宋瓊山縣知縣有文公的長子,元代曾任瓊州府教授,即掌管海南教育的主官,也是海南唯一的探花、四大才子之一張岳崧的二世祖。張岳崧丁憂歸瓊時,曾主持修建兩座祖祠,一座在高林村,一座在府城中山路瓊山中學附近,為祭祀英佐公的祠堂,當時人稱張氏大公祠,民國時稱岳崧公館。張氏大公祠原有三進,面積約五百平方米,現僅剩一進,為瓊山區勞動局所有。張氏后人建議,作為海南名人張岳崧主持修建的英佐公宗祠,應列入政府的文物保護單位修復與利用。
英佐公的墳墓在瓊山區云龍鎮昌目村附近,座落在一個由北向南伸延到南渡江畔的小山坡上,墓場面積有二十多畝,從半山坡到南渡江畔共十八級臺地,《張氏族譜》有圖記載。這里應是海南絕佳的風水寶地,附近海南名人墓地云集,其中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碩儒唐宥的墓葬。由于英佐公的墳塋在這里,自元朝至民國數百年間,張氏后人每逢清明節都從瓊島各地匯聚到這里,舉行大規模的拜祭和悼念活動,直至解放初期附近的張氏村莊還有人前來拜祭。“文革”期間墳墓被附近昌目村村民破壞,墓蓋石和墓碑被撬走。近幾年來,昌目村民在墳墓附近搞開發,種橡膠開道路。不但占據了原屬英佐公后人舊州鎮雅詩村村民經政府確權的集體土地,而且破壞墓場,墳墓也被挖開露出石槨來(見圖一、圖二)。英佐公的后人對昌目村民霸占土地,破壞自己祖宗墳墓的行為十分憤慨,準備通過打官司要求政府將該地歸還雅詩村。同時在墓場豎立告示牌,證明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和作為名人祖先的墓地,準備向政府申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訴求。
?
?
?
相關鏈接:
故宮博物院:不雅照損害文物本身和文化遺產尊嚴男子打工時發現古墓葬 約同親戚盜48件文物斬斷伸向文物的黑手——遼寧追回1100多件文物“中國考古01”船西沙考考古 已出水37件文物我省采集4萬余件文物信息 文物大數據呈現雛形國家文物局檢查三亞落筆洞遺址檢查文物保護工作?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