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5月1日,紅色娘子軍成立,樹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之旗幟
????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6/23/30199a444792e9ffd1f64fb7fd669102.jpg)
瓊海市陽江鎮火炬狀的路燈 ?李英挺 攝
??? 又是火紅的鳳凰花盛開的季節,瓊海市陽江鎮老區村委會內園村,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舊址。荔枝坡上,花木葳蕤豪情在;沙帽嶺畔,芳草萋萋憶忠魂。
84年前,在這片如茵綠草上,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舉起了獵獵紅旗,與鮮紅如霞的鳳凰花交相輝映;響起了嘹亮的軍號,與清脆的女子號令聲編織成歌。如今,芳草如茵,伊人不在。
看那紅花!紅色的記憶在這里不曾褪色;聽那歌聲!“向前進!向前進!”的旋律在這里依然鏗鏘。尋著瓊崖革命斗爭史上那一抹最俏麗的紅,在瓊海市陽江鎮老區村重溫紅色娘子軍那段叱咤風云的崢嶸歲月。
立奇志,今有娘子軍
沿著村道一直走,沿途大片的菠蘿散發著陣陣甜香。紅色娘子軍成立會址就在一片菠蘿田旁,在火紅鳳凰花的輝映下,顯得更加靜謐、安詳。
這里是一個可容納近千人的會場,樸素而又沉寂。正前方一個“舞臺”,臺背后寫著“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成立大會”,下方寫著:1931.05.01。
這場景,這數字,一切清晰如昨。人們仿佛看到,1931年5月1日,枝葉婆娑的鳳凰樹梢,綻開了一朵朵鮮艷的花,樂會四區赤赤鄉內園村的操練場上,100名颯爽英姿的女子軍戰士頭戴紅五星八角帽,腳打綁帶,排著整齊的隊伍,站在會場中央。在鮮紅的黨旗和連旗下宣誓:永遠跟著黨,為黨的事業奮斗到底!
“在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期間,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工農紅軍總司令部駐扎在樂會四區,他們都非常重視婦女工作。”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謝才雄說,1920年代,土地革命的颶風席卷中華大地。在當年的樂會四區,婦女享有與男子同等的政治和經濟權利,婦女組織與軍事武裝組織緊密結合。在土地革命和瓊崖革命武裝第一次反“圍剿”斗爭的崢嶸歲月里,廣大婦女拿起武器,為保衛革命根據地,保衛蘇維埃政權,保衛土地革命而戰。
圍繞會場的墻壁上,用碑石嵌刻的娘子軍特務連的簡介、娘子軍103名隊員的名字家庭地址、參加過的大小戰役,那一筆筆銀鉤鐵劃里仿佛有刀戟錚鳴之聲,令人肅然起敬。
“84年前,紅色娘子軍的隊伍就是從四面八方匯聚在此,”陽江鎮老區村委會原黨支部書記盧業新十分激動,“這里就是整個紅色娘子軍的起點、源頭。”
1931年3月,特委批準先在樂會縣創建“樂會縣赤色女子軍連”作為試點。其后,為進一步發揮瓊崖婦女在革命斗爭中的積極作用,瓊崖特委決定成立女子軍特務連,并進行了征召宣傳。
得知這一消息后,青年婦女們心中燃起了一團熱火。有紅色背景的姐妹們來了,窮苦人家的女兒們走出了鄉村,受剝削的童養媳們沖出了家庭,情郎送妹,父母送女……強烈要求參軍的女青年達到了700多人。按照征召規定,經過嚴格挑選,100名苦大仇深的青年婦女被征召,她們是:馮增敏、王時香、龐學蓮、黃墩英……
從此,女子軍特務連的戰旗,高高舉起在鳳凰花叢中,高高飄揚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的行列里。帶著對革命的無限向往,帶著對舊社會舊制度的無比憤怒,這支隊伍踏上充滿希望、充滿坎坷的戰斗征程。
今有娘子軍,不愛紅裝愛武裝。這時的女子軍特務連并不知道她們產生的政治影響和歷史意義,不知道后世對她們的評價是:“斯為婦女解放運動之旗幟,海南人民之榮光。”
歲月無聲,唯石有言。這片土地默默地承載著那些波瀾壯闊的往事,百轉千回的浩氣。
?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6/23/8242037c1f49cce483b63a6ca27c3089.jpg)
瓊海市陽江鎮內園村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舊址 ?蔡倩 翻拍
? 求解放,婦女冤仇深
夜幕降臨,隱去了鳳凰花的紅。陽江紅色小鎮的路燈亮了。
這是紅色特色小鎮改造后,陽江鎮獨有的路燈,它火炬式獨特的形狀,讓人浮想聯翩。燈光蜿蜒,直指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舊址。
陽江鎮文化站原站長龐啟江獨立路口,心陷沉思:“不知它的設計者,在畫下第一張設計圖時,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那著名的8個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讓時光的指針回溯,撥回那個婦女受封建社會和地主階級壓迫剝削的悲慘世道。
“樂會三區(今瓊海中原鎮一帶)一個叫陳妚尾的女孩,從小被定了娃娃親。9歲時嫁到夫家才發現,一同拜堂的不是人,而是一只公雞。原來與她定親的男孩早已因病夭亡。按照家規,她一輩子不能再婚,看家守寡。”龐啟江說,那時的海南廣大農村婦女有如生存在大石壓頂下的凄惻小草,深受“三從四德”“四權”等封建制度的摧殘。
瓊州大地風雨如晦,進步女性開始覺醒,這里正醞釀著一場開天辟地的烈火狂飆。馮增敏就是這烈火中一朵跳動的火苗。
1927年,在中共瓊崖特委的直接領導下,樂會縣委在樂四區成立,特委辦公地就在共青團樂會縣委書記馮增興家屋后的“鴨寮園”。馮增敏是馮增興的七妹妹,她堅信共產黨。“母親一生跟黨走,到死都囑咐我要聽黨的話,跟黨走。”馮增敏之女龐學雅認為,正是幼年時期形成的信仰,支撐了馮增敏和很多娘子軍戰士在日后波折人生道路上對黨忠誠的那一把最初的薪火。
那一年,得到父母兄長支持的馮增敏,結識了總來馮家聽哥哥講授革命道理的龐學蓮、王金蘭、王運蘭、黃墩英等青年婦女,在革命宣傳活動中,見到了王時香、龐有香、凌連香、王運梅等人,這些都是后來的娘子軍戰士。
1928年夏天,馮增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留下遺言:“反動派殺了男的,還有女的,殺了我,還有你們姐妹……只要你們堅持到底,就一定能勝利!”
“女人要活著,只有挺起腰骨斗爭,才能獲得自由,為這自由,我們就把青春獻給革命!”馮增敏與姐妹們含淚立下誓言。
這一年,時代為一群不愿被命運所奴役的女人,開啟了一條通向革命的道路。那層巒疊嶂的山道,注定了她們此后一生都要在艱險中攀登。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這首曾經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的戰歌的雄壯旋律,如今在老區村的稚子幼童口中唱起,稚嫩的聲音里有懵懂,有堅定,有希望。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6/23/bdb5ede4f0dc7a1c6a8ca760f6587148.jpg)
瓊海市陽江鎮展現紅色歷史文化小鎮的特色? 李英挺 攝
創輝煌,向前進!向前進!
一朵兩朵三朵,鳳凰花漸次開放,最終匯成了一片熱烈的紅。
一座樸素墳塋,就坐落在瓊海中原鎮排田村一座山頭之上,俯瞰那莽莽青山,浩浩川流。“阿婆生前總喜歡念叨她的那些戰友們,我把她的墓地選在這里,就是想讓她看得見以前戰斗過的地方,讓她不孤單。”翁祚雄給墳塋掬上一抷新土。
這一天是2015年4月19日,距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戰士盧業香逝世,已滿一年。
似乎還在昨天,患上阿爾茨海默癥而老年失智的盧業香,每日昏昏欲睡卻能被電視里的槍炮聲喚醒,忘記子女親人卻對舊日戰友王運梅逝世的消息有反應。夢回吹角連營,烽煙四起的戰斗、年輕鮮活的戰友、蕩氣回腸的氣概,那是屬于盧業香們的紅色娘子軍時代。
翁祚雄家還保留著母親的照片。照片上的盧業香國字臉龐,目光堅毅,舉起的左手中指只剩下一截指關節,那是她曾經參與伏擊沙帽嶺英勇作戰時留下的光榮印記。
1931年6月,瓊崖紅軍決定消滅樂會縣的國民黨“剿共”總指揮陳貴苑部隊,娘子軍受命配合紅三團和赤衛隊的誘敵戰術伏擊沙帽嶺。貪功冒進的國民黨部隊被誘至沙帽嶺伏擊圈,埋伏在一旁的紅軍主力趁機發動了猛攻。埋伏在壕溝里的盧業香與數十名娘子軍奮不顧身地沖向敵軍,一時間短兵相接!
搏斗中,盧業香一個矮身,敏捷地躲開一個端著刺刀刺來的敵兵,但左手中指卻被戳斷,鮮血直流!敵兵舉刀再刺!危急時刻,盧業香掀起一把沙土蒙住敵兵的眼睛,繼而死死咬住了敵兵的手!猝不及防的敵兵一聲慘叫,被趕來增援的娘子軍戰士們當場消滅。這一戰,娘子軍一舉擊斃敵軍100余人,俘敵70余人,活捉陳貴苑。也正是沙帽嶺伏擊戰,娘子軍一戰成名。
從此,女子軍特務連的英名傳遍全島。在隨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娘子軍作戰50余次,配合紅軍主力先后拔除了樂會、瓊東、萬寧、定安、文昌5縣的多個敵據點。
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舊址旁,又是一年鳳凰花開。那些英雄的姐妹就像一簇簇嬌艷的鳳凰花,播灑下一片紅色的種子,讓大地保留著對她們的記憶,讓晚霞仰慕著她們的色彩,讓山巒間縈繞著那抹清香。
這是一片永不殞落的紅。
紅色名片
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遺址
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遺址位于瓊海市陽江鎮老區村委會內園村荔枝坡,占地面積12畝,分為景點區、接待區和拓展活動區3部分。
景點區由女子軍成立會場、營地、軍戒所印刷廠老址及大小廣場等組成。女子軍成立會場正中間嵌刻?“女子軍特務連成立大會”10個大紅字。會址廣場兩側分別用碑石嵌刻著娘子軍特務連的簡介、娘子軍103名隊員的名字家庭地址、參加過的大小戰役以及康克清等老一輩革命家對她們的評價。
專家連線
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許達民:
紅色娘子軍精神?海南的紅色品牌
歷史證明,紅色娘子軍是中國婦女反抗壓迫、爭取自由、追求解放的歷史豐碑,是中國革命史巾幗英雄的一面燦爛旗幟,也是世界婦女爭取解放運動的光輝典范。她們不僅過去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立下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新時期下更激勵著人們忘我地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
不論是直接參加革命,還是給紅軍提供可靠的幫助,娘子軍的作用已不是簡單地體現在戰場上。紅色娘子軍從最初的少數人,到最后占瓊崖縱隊15%的強大力量,不僅幫助海南革命斗爭取得最終勝利,堅持二十三年紅旗不倒,也激勵著更多的女性投身革命事業。
直到解放后,紅色娘子軍精神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時期它能激勵人們奮起反抗,建設時期它能激勵人們不畏艱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它同樣能夠激勵我們去奮斗。
紅色娘子軍精神是海南的紅色品牌,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同時亦是黨史、軍史中的光輝一頁。這樣的光榮歷史我們不應該忘記。紅色娘子軍精神,也是“中國夢”在新時代的載體之一,只有繼續弘揚和傳承,才能讓這精神繼續飄揚在海南的土地上。
留言簿
發展紅色旅游?推動老區經濟發展
身處紅色革命老區,修復革命遺址,發揚先烈精神,是我們的責任。
陽江鎮正在進行紅色文化特色小鎮改造,將以革命遺址作賣點、鄉村生態游為核心,根據自身革命文化底蘊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充足等方面的特點,制定了打造紅色文化小鎮的發展目標,計劃充分挖掘本地紅色文化,促進文旅融合和農旅融合,打造紅色旅游線路。
——瓊海市陽江鎮鎮委書記?陳高振
紅色娘子軍
精神永不過時
我從小就生長在紅色娘子軍的發源地,吸吮著紅色母親的精神乳汁長大。在文化大革命那個動蕩的年代目睹了娘子軍們遭受的質疑與苦難,在1999年踏上尋訪娘子軍之路,尋訪70余名娘子軍本人或家人,為十數位娘子軍戰士舉辦了追悼儀式。
紅色娘子軍不是一堆資料、幾張照片、一座雕像,而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我做這些事情,只是覺得紅色娘子軍精神永不過時,應當永存。
——紅色娘子軍研究者?龐啟江
對紅色娘子軍有感情
對她們的故事很熟悉
每年都要從哈爾濱飛回海南,來紅色娘子軍的故鄉看一次。看過電影,唱過《萬泉河水清又清》,紅色娘子軍的革命故事從小就耳熟能詳。
陽江鎮把這些革命遺址都保存得很好,現在作為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連片開發,很有意義。
——哈爾濱游客羅香蕓
?
相關鏈接:
《紅色娘子軍》作者訴中芭侵權 一審獲賠12萬元四十五載激情歲月:紅色娘子軍民兵連的火紅青春海南瓊海紅色娘子軍民兵連成立45周年多種形式講述紅色娘子軍故事紅色娘子軍:用人生譜寫海南贊歌銘記永遠的紅色娘子軍 戰斗精神可歌可泣歷程輝煌壯麗 ?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