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海市陽江鎮內園村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舊址 ?蔡倩 翻拍
? 求解放,婦女冤仇深
夜幕降臨,隱去了鳳凰花的紅。陽江紅色小鎮的路燈亮了。
這是紅色特色小鎮改造后,陽江鎮獨有的路燈,它火炬式獨特的形狀,讓人浮想聯翩。燈光蜿蜒,直指紅色娘子軍成立大會舊址。
陽江鎮文化站原站長龐啟江獨立路口,心陷沉思:“不知它的設計者,在畫下第一張設計圖時,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那著名的8個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讓時光的指針回溯,撥回那個婦女受封建社會和地主階級壓迫剝削的悲慘世道。
“樂會三區(今瓊海中原鎮一帶)一個叫陳妚尾的女孩,從小被定了娃娃親。9歲時嫁到夫家才發現,一同拜堂的不是人,而是一只公雞。原來與她定親的男孩早已因病夭亡。按照家規,她一輩子不能再婚,看家守寡。”龐啟江說,那時的海南廣大農村婦女有如生存在大石壓頂下的凄惻小草,深受“三從四德”“四權”等封建制度的摧殘。
瓊州大地風雨如晦,進步女性開始覺醒,這里正醞釀著一場開天辟地的烈火狂飆。馮增敏就是這烈火中一朵跳動的火苗。
1927年,在中共瓊崖特委的直接領導下,樂會縣委在樂四區成立,特委辦公地就在共青團樂會縣委書記馮增興家屋后的“鴨寮園”。馮增敏是馮增興的七妹妹,她堅信共產黨。“母親一生跟黨走,到死都囑咐我要聽黨的話,跟黨走。”馮增敏之女龐學雅認為,正是幼年時期形成的信仰,支撐了馮增敏和很多娘子軍戰士在日后波折人生道路上對黨忠誠的那一把最初的薪火。
那一年,得到父母兄長支持的馮增敏,結識了總來馮家聽哥哥講授革命道理的龐學蓮、王金蘭、王運蘭、黃墩英等青年婦女,在革命宣傳活動中,見到了王時香、龐有香、凌連香、王運梅等人,這些都是后來的娘子軍戰士。
1928年夏天,馮增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留下遺言:“反動派殺了男的,還有女的,殺了我,還有你們姐妹……只要你們堅持到底,就一定能勝利!”
“女人要活著,只有挺起腰骨斗爭,才能獲得自由,為這自由,我們就把青春獻給革命!”馮增敏與姐妹們含淚立下誓言。
這一年,時代為一群不愿被命運所奴役的女人,開啟了一條通向革命的道路。那層巒疊嶂的山道,注定了她們此后一生都要在艱險中攀登。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這首曾經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的戰歌的雄壯旋律,如今在老區村的稚子幼童口中唱起,稚嫩的聲音里有懵懂,有堅定,有希望。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