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dccefe8c281ef1b85fc876ce27c841c6.jpg)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a42ed64d9a0377dcfc108ad167546f7a.jpg)
????海南著名學者剛峰在仕梅頭村拍攝吳氏之墓碑。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cba9b2641016d365b47e9790ffc329a9.jpg)
????仕梅頭村83歲林阿婆在許小韞墓碑前稱,聽說才女只活了40多歲。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7ca8fa1ee8c2ab132a3fa91b1f800168.jpg)
????放置在高林村張氏祠堂里的張岳崧像。
????核心提示:
????稍稍懂點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海南唯一探花郎張岳崧。網上網下,多角度全方位解讀這位明清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身世、讀書、做官和“書絕”的文章多多。然而,在其“海南第一家”中,包括瓊州三大才女之一許小韞在內,有兩代婆媳生而相依、死后同墓的感人故事,卻鮮為人知。她們長眠在丹鳳輿地,緣何遠離張家男人和張氏宗祠?或許就是深諳風水的張岳崧生前早已布設的一個個謎,任由今人猜測與探秘。
????張岳崧的風水迷局:
????兩代婆媳同墓葬鳳地
????A、兩代婆媳均同墓
????一條并不寬闊的村道,被盛開的三角梅簇擁著,由西向東延伸。這是海口市甲子鎮新昌村委會仕梅頭村的主道。該村聽起來,和一眼所看到的一樣,是個并沒有什么名氣較為偏僻的普通村莊。
????由可以行駛汽車的村道,轉向不是水泥地的小道,朝北邊的幾戶人家走去,僅幾十米處,左手邊就立著兩塊石墓碑。兩碑共著一個墳頭,削瘦的墳頭被雜草灌木遮掩,幾乎難以看見。
????然而,這里卻埋葬著一個異常凄涼而催人淚下,堪稱海南清代以來最感人的親情故事。至今已有146年,仍在民間流傳,而且還將繼續傳誦。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9de156c2448e89d73a9b2294d04ce7b0.jpg)
????剛峰在仕梅頭村探訪廖氏墓。
????左邊稍矮的墓碑是許小韞的,右邊是她婆婆吳氏的。許小韞是清代海南頂尖的美麗才女,不僅是清朝定安縣志唯一記載史籍的古代才女,被后人譽為有詩文留存于世的海南三大才女之一,而且位居中國百名古代女詩人之列。她工詩善畫能文精繡,出身書香世家,是廣東榜眼許其光胞姐,海南唯一探花張岳崧之長孫媳。其婆婆吳氏是浙江寧海知州吳嗣瑚之孫女、張岳菘長子張鐘鑾之妻。
????許小韞生于道光五年(1825),經為父守制三年期滿考中進士后,與家父結識的張岳崧次子張鐘彥牽線,20歲時嫁給年幼喪父的張岳崧長孫、秀才張熊光為妻,不足兩年女兒降世,甜蜜的光陰持續到婚后7年,便被漫長凄愁的日子所代替,年僅27歲的丈夫不幸病逝,一年之后唯一的女兒又不幸夭折,這兩次災難使她傷心欲絕,但想到夫君臨死前讓她替自己盡孝道的囑托,她又一次次強打起精神,替婆婆分憂,一起苦撐著風雨飄搖的老家。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ea7b954bb88b30e2c2a288ac56bdb15c.jpg)
????張岳崧后人張黨權在仕梅頭村向考察者介紹常夫人之墓。
????同治八年(1869),早年守寡后專心撫養遺孤并掌管張家全部事務的婆婆撒手人寰。自己守寡已達17年,悉心伺候婆婆24年的許小韞失聲痛哭幾至氣絕,按習俗做完一切,在送其入殮出殯后,她道聲“吾可以死矣”,便一連絕食七日,終于一縷香魂隨婆婆同去,享年44歲。
????幾乎同樣的故事在張家悲情上演,雖然是上一代但命運的安排卻將其放在了后面。同冶十三年(1874),張岳崧的四兒子張鐘琇(舉人)的妻子廖氏,幾乎是效仿侄媳許小韞追隨婆婆的壯舉,完成了與自己的婆婆常氏、張岳崧二夫人同葬合墓的心愿。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2a43bfa686f40dacbc639b7535908416.jpg)
????在仕梅頭村西邊的吳氏、許小韞婆媳合葬墓地。
????和吳氏、許小韞婆媳墓幾乎如出一轍,同樣是在朝北邊有幾戶人家的小道上,同樣離村道幾十米處,常氏和廖氏婆媳同墳兩碑,土墳一樣在雜草灌木間,不同的身旁有兩棵幾乎連體的高大古樹,濃蔭蔽日,涼氣陣陣襲人。
“這兩個婆媳墓,前幾年我都來上過墳!”張岳崧后人、是直系第八代如今獨守故居的張黨權說,“文革”時她們的碑被挖走鋪路了,后人找鎮政府,又先后要了回來立在原處,“關于常氏婆媳的資料很少,她們怎么死又怎么葬這里的,我們都說不清楚!”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ebe78c4a51517f9da34d36ef63805741.jpg)
????張岳崧在老家高林村勘設的月井。
????B、鳳地葬女不埋男
????三代人,兩對婆媳,四個墓碑,兩座孤墳,按輩份座落在村子東西。
????雖然在同一條村道的同一側,也有著近乎相同的墓葬規格和形制,但對于今日拜謁者來說,追尋歷史,仍有萬種感懷,以及說不出的百般滋味。
????兩墳相距千余米,中間隔著一口大池塘和一片林地。荒草凄凄,雜樹叢生。良婆賢媳,似乎仍在無言地書寫萬世恩情,以勵后人。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f2a784d3d66d4306ec6f32e13e96af90.jpg)
????張岳崧故居。
????張岳崧和張鐘彥父子進士及第,張家便成為海南第一旺族,但這對父子先后于1842年、1863年分別死在家鄉和在河北的任所后,張家境況便大不如從前。
????張家的各代婆媳們,除個別隨夫而行,大多留守張氏家鄉高林村。她們在世時,張家成年男子幾乎全部外出,或拜師求學或為官謀生活,婆媳們相依相伴;她們去世后,竟沒有葬在為夫們長守的老家,而且也無張家一名男性相伴,還是婆媳間相依。——這種獨特現象,古今罕見。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b28c0eae6a6ba8dd2dd8a7ff2bc80caf.jpg)
????張岳崧在文豪村的墓地。
“高林村到甲子鎮3公里,而來這個仕梅頭村是8公里!”張黨權說,以前由鎮上到其家有石板鋪的官道,張岳崧由京城回來,就走官道,后來破壞了,現還能找到幾百米。而從其家到仕梅頭村,以前有的只是羊腸小道。
????張岳崧本人葬在據高林村較近的毛頭村,該村現已因他改為文豪村。
????記者清明節前到現場看到,龍雕石碑的主墓一側是其大夫人梁氏之墓,據說雕有鳳凰的碑上文字是張岳崧親筆所書。緊挨的另一側,是其大兒子張鐘鑾之墓。其三兒子、作為叔叔為許小韞收集出版詩稿的張鐘璘之墓,在主墓約10多米處。都在村口路邊較為平緩的坡地上,形成一個頗為壯觀的墓群——盡管如今缺少修整,四周顯得雜亂不堪。這是怎樣一塊寶地,民間一直有各種說法。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df197e9c39fca508c9f1f2a98364657e.jpg)
????郭義東介紹張岳崧給土良村寫的對聯。
????對于張岳崧二夫人等墓地及其所在的仕梅頭村,如同隱秘之地,則極少人議論。后人也只知道,這些墓地都是張岳菘生前所購。
????但在常氏婆媳墓不遠處有口深井,村民們對其則談性頗濃。據該村林姓家譜記載,康熙六年(1688),林氏二十一世孫所文公攜全家移居仕梅頭村,擇地而居,立屋臨澤掘井,井約一丈余深,由青石砌成,四周由石板鋪平,成村中唯一水源地。村民世代感恩飲用,將其稱作“文公井”,不僅樹碑傳承,而且每年自發清淤,一直沿用至今,井史村韻悠久已達300多年。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0/29/ae7cce401be4ec3edcc50d88206eab0c.jpg)
????張岳崧少年讀書的李氏祠堂。
“仕梅頭村乃丹鳳輿地!”海南著名學者剛峰經過一番勘探后說,俯瞰地勢,其形如一只展翅之鳳凰,在迎來第一縷東來紫氣后,仿佛正朝東南方飛翔。
????張家兩代婆媳分葬在左右兩翼,而相嵌在田垅之上的文公井,則如鳳凰之眼,“故泉水一年四季源源不斷,無論天旱地荒,永不干涸,且水質清澈見底,味醇甘甜!”
????C、風水之謎藏玄機
????張家不僅是出官最多的,為清朝海南唯一旺族,而且不乏才女,除了長孫媳許小韞,還有張岳崧的長兒媳吳氏、二兒媳符素文、三兒媳趙淑芳、堂侄媳王氏……都是傳奇的才情女子。
“清朝海南學習最好的,不僅因才高贏得嘉慶皇帝點贊‘何地無才!’而且官是當得最大的,叢二品,相當于現在的副省級!”剛峰說,張岳崧為官履歷較多,政績突出,一生注重文化教育,功業卓著。但要跳出定安看張岳菘,會看到島嶼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銜接,“尤其要放大格局看,才能看出他的更多不同凡響之處!”
????記者在高林村的張氏宗祠,看到張岳崧手書之陰刻葵木楹聯,為其書藝震憾;在其故居看到其親手種植分別喻意做人清白、為官廉潔的一株百合花和表明書香門第、美麗人生的一叢含笑花,為其至今蔥郁散發芳香而激動不已。
????最早出于伏羲時代的風水,本為相地之術,是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通俗地講,就是能找到利于活人居住、死人休眠的好地方,能藏風聚水,水動風生,風生水起,以致吉利旺丁旺財等。古代讀書人懂風水,像張岳崧能成為進士中探花,是讀了五花八門很多書的,看風水對其來說也是“小菜一碟”?!@一點,很多專家學者深信不疑。
“張岳崧殿試一甲第三名后返鄉,將高林村8個山嶺重新命名并寫了8首詩!”剛峰說,最著名的,是他在村里勘設了日井和月井,相距百余米科學設置的日月雙井,常年不枯,張岳崧曾有詩贊曰:“川源焦竭患旱魃,茲泉依舊鳴潺湲”。
????選墓和選井一樣重要,在風水格局中必不可少。張岳崧既然重視家居風水,對陰宅風水自然不會忽略。以他當年之慧眼,觀仕梅頭村之境域,自然能看出那里山清水明,坡麓蔭蔽,水田環繞,龍鳳呈祥,陽宅陰穴錯落有序,是個鳥語花香,風和日麗的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
????鳳凰,傳說中的神鳥,百鳥之王,自古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丹鳳朝陽”寓有完美、祥瑞、前途光明等涵意。仕梅頭村如若是鳳地,將繼大夫人生有兩男后又給生有三子的二夫人常氏,和受委托掌管張氏家族全部事務的大兒媳吳氏等張家大院代表性、壓軸類女子,分別葬于鳳翅以主富貴,是否是張岳菘生前早已“招呼”,便極有可能。
????翻閱史書,常見各類筆誤。還有一些杜撰或虛構的故事,只為烘托歷史人物形象,讓人對作者一番好心感到“莞爾”。不想往張岳崧臉上“貼金”,也無意編寫故事誤導別人,但一番探尋后,又不得不將兩代婆媳合葬之墓的用地選擇與其“掛鉤”。
????專家學者在張岳崧后人引導下在仕梅頭村探訪婆媳合葬墓。
????土良村是張岳崧少年讀書地,在其家窮寒之時,該村的李氏祠堂作為一處私塾免費供他讀了6年。在其榮歸故里后,不忘母校之恩,專門給題寫了對聯:“土養生英杰,良培出俊賢”。如今,這幅對聯已被村長郭義東讓人鐫刻在村名旁的建村牌上,供南來北往的人閱讀。
“而不少人更感興趣的,則是祠堂里一幅對聯,那幅對聯是原先一直傳抄下來的!”郭義東說,是否為張岳崧所作已不可考,那幅貼在祠堂柱上的對聯已殘缺不全,有“良屯歡善聚鳳”之字樣,不知這“聚鳳”之說是否與仕梅頭村的“鳳地”有關。
????盡管風物有所改變,仕梅頭村已不是清代張岳崧購地時的模樣。地脈有無破壞,也難以妄測。但如今,該村家家均有80歲以上的老人,而曾經一身詩香的許小韞,或許也像“鳳凰涅磐”一樣獲得永生,“不死鳥”長守這塊福地。
????當年,張岳崧為后人購地,有無更深的思慮和奧秘,讓今人看不出的玄機。也許只有問其本人,當然這難以實現,只有留下悠悠之嘆。
?
?
相關鏈接:
張岳崧元代先祖英佐公的墳墓你申請為文物保護單位 ?
(編輯:林道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