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南宗五祖白玉蟾與劍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楊燕 時間:2015-11-30 09:30:38 星期一

      對于許多研究者來說,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的詩文書畫、神妙道法、傳奇人生可能都不是什么陌生的事。但也許您還不太了解,白玉蟾祖師還是一位劍俠。

      在白玉蟾的事跡中,有一處頗引人矚目,即其年輕時曾經“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任俠”之人重承諾、講義氣、輕生死,以打擊強暴,幫助弱小為己任。

      這一點從玉蟾祖師的詩文中,我們頗能看出些端倪。如在《西湖大醉走筆百韻》中,白玉蟾就說:“亦嘗習劍擊,鐔欛屢擣齒。”剛開始學劍學的也是很辛苦,因為技術不夠純熟,舞劍的時候劍柄常常把自己的牙齒給磕了。不過,后來他的劍法終于還是練到了相當精純的地步,在《習劍》詩中,他說:“一從袖里青蛇去,君山洞庭空水云。逸人習劍得其訣,時見巖前青石裂。”“青蛇”指的是“青蛇劍”,藏之袖中如無物,用時飛去云水空;聽劍訣而行事,能崩巖裂石于人前。

      在道教的傳統中,道士修行的一個重要法器,便是“劍”。幾乎所有的道教神仙都佩劍;幾乎所有的道士行法都要用到劍?!吧駝Α钡哪ЯΡ澈螅褪恰暗婪ā?。

      道教有一個說法“不是弟子尋師,而是師尋弟子”。老師是依據什么來尋弟子的呢?那就是弟子的刻苦與誠心了。一旦一個人發心求道,便會有無數真師來尋,最終必有得以風云際會的時刻。在這個過程中,求道的人必須經歷無數的艱險。

      白玉蟾的際遇同樣也是這樣求得的?!栋渍嫒耸论E》中記載他初時出門就道,年紀尚小,身上僅帶了三百錢,雖然風餐露宿,可還是沒幾天就身無分文,甚至連帶的幾件衣服也都賣掉了,隨身只有一把破傘。不得已,沿街乞討,甚至為了討口飯吃,為人奴仆。因為長期的流浪生活,滿身生瘡,被人厭棄。武夷山的道士不收留他,嫌他玷辱了宗風。到了龍虎山上清宮,知堂看他衣衫襤褸,讓他吃餿飯,喝冷湯。大雪天在野外奔走,幾乎喪命。自己也不免悲傷,甚至“凄然泣下”。?但是,即便這樣,他求道的心卻從來沒有動搖,他常常自我安慰:“此大事也,切莫怨尤,我生果有神仙之分,前程自有師指。幸而天與殘生,受此饑寒,何足悲哉?”更加堅定自己的求道之心。如此多年以后,終于得遇南宗四祖陳楠祖師,得到了道法真傳。

      得道法而必能知劍法,修劍法也必助悟道法。此時白玉蟾的劍,再也不是那把不聽使喚,打到自己門牙的劍了。它是“真人煉大丹”時,透著逼人寒氣的“倚天劍”;它是“彈盡胡笳十八拍”時,吼亮三更的“明月劍”;它是鐵笛聲中,能使鬼神皆驚的“青蛇劍”;它更是古今賢達斬斷昏迷的慧劍!得道法之人與得道法之劍,人道合一,劍道合一,已無所謂劍,無所謂道了。所謂“云散天心獨露”,落花流水也好,春風爛漫也好,夜雨瀟瀟也罷,劍舞一起,蓬萊三島,羽衣霓裳,皆在目前也。

    ?

    ?

    相關鏈接:

    ??诔闪子耋秆芯繒?繼承遺產提升本土旅游文化
    ??谑谐闪子耋秆芯繒?力求繼承發揚寶貴文化遺產
    南宗五祖——白玉蟾:海南歷史第一文化名人

    ?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