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永不褪色的
紅色情懷
進入新世紀,2000年,位于瓊海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成立了,老戰士盧業香、王運梅、歐花、王先梅等老紅軍主動提出要“發揮余熱”,為紀念園做起“紅色教員”。
一次,一位游客無意問起王運梅一年要交多少黨費時,把王運梅問愣了。當晚,她給外孫女馬世菊打電話,“為什么從來沒有人叫我交黨費呢?”
阿菊告訴她,“你還不是黨員。”
王運梅沉默了,窮苦了一輩子的農村婦女,沒有文化,她認為從參加了革命的那天便是加入了黨,她還沒有忘記1931年在黨旗下的宣誓,可80年過去了,她依然不是共產黨員。
王運梅一生不識字,不久,由老人口述,外孫女馬世菊代筆,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鄭重地交給了嶺下村黨支部,滿滿2頁紙:“我革命了一輩子,卻沒有參加共產黨,我很遺憾、很遺憾,沒有入黨,就像一個人沒有家一樣,我希望組織能認真考察我,接收我為黨員……”
2012年7月,陽江鎮黨委研究決定,接受王運梅為中共預備黨員。82年后再度在黨的旗幟下宣誓,王運梅的話語一如當年,“我永遠跟黨走,直到生命的最后。”
晚年一直生活在紀念園里的歐花,最喜歡做的事是織毛衣,與4位老人一起生活、照顧老人起居的王儒翰的小孫女薈薈,年年能穿上歐花奶奶織的新毛衫。歐花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2008年汶川地震失去雙親的孤兒來到園子里時,老人摟過一個小男孩,隨即竟跟孩子一起大哭了起來。
那幾年,除了王運梅103歲入黨之外,符月雅被確認了娘子軍身份,是讓老人們最高興的事了。
1980年代,國家部委要求妥善解決紅軍失散人員生活困難問題。長年居住他鄉的符月雅在上報名單中被遺漏。符月雅紅色娘子軍的身份,多年都未能得以確認。直到2011年。在娘子軍成立80周年之際,符月雅老人的夙愿一朝實現。
歲月流逝,紅色娘子軍終究也逃不脫時間的裹纏,1998年、1999年、2001年,王時香、龐學蓮、黃墩英這3位巾幗英雄,先后離世。
此后,陳振梅、陳宗琦、王先梅、朱祝梅、王振花、許時蓉、陳宗琪、龔金英、符月雅等老戰士也相繼離去,在世的娘子軍女戰士越來越少。
2013年9月14日,王運梅在嶺下村去世;2014年3月9日,潘先英安詳離去;2014年4月19日,盧業香停止了呼吸……
驕陽的午后,近17年來追尋記錄娘子軍足跡的原陽江鎮文化站站長龐啟江,用自己的畫筆在陽江鎮廣場的幕墻上,為紅色旅游文化周活動揮毫下一幅幅壯麗的娘子軍群像,他偶爾抬頭,深情望向碧洗的天空。
紅色娘子軍的命運引發了后人無數猜想與思索,然而娘子軍有一種這個時代永不褪色的精神追索,那就是:“敢于犧牲、敢于奮斗、敢于爭先、敢于勝利”的動人情懷。
?
?
相關鏈接:
紀念紅色娘子軍誕生85周年 瓊海將舉辦紅色旅游文化周《紅色娘子軍》再現海南紅色革命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椰城首演 展紅色革命情懷?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