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08/13/3f6409bdee9b28410effd7c293a9ca7c.jpg)
船形屋是黎族的傳統民居
一棟棟低矮的茅草房像倒扣的木船,坐落在群山環抱中、檳榔樹的掩映下--這樣的畫面曾是海南黎族聚居地區最常見的景象。如今,它即將消失在黎族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
黎族傳統民居是用藤條、樹枝、木棍扎制屋架,茅草覆頂,屋檐接地,檐墻合一,遠看像船底,因而被稱為船形屋。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仍有近七成的黎族群眾,居住在低矮、陰暗的船形屋里。如今在海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已經很難看到原汁原味的船形屋村寨了,只有在偏遠的山區,還零星分布著一些茅草房。
去年10月,幾經周折我來到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這個最后的黎族古村落,探尋即將消失的文化--黎族船形屋。
白查村是海南省東方市江邊鄉下轄的一個自然村,四面環山,風光秀麗。村中至今保存著81間船形屋茅草房,村民還在使用原始的獨木器具,并保留著古老的織錦工藝和原汁原味的黎家風俗。正因為此,白查村被專家譽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園”,長久以來吸引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畫家、攝影師、民保人士和專家學者前來參觀、拜訪。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08/13/622e7068c9698156f6f5151c31640e50.jpg)
茅草屋中間三根高大的柱子象征男人,兩邊6根矮的柱子象征女人
“行走過這么多黎族村落,從來沒見過茅草房保存的這么完整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工作人員介紹:黎族茅草屋主要有“船形屋”和 “金字形屋”兩種樣式。其中船形屋因其像一艘倒扣的船而得名。作為黎族千年來的建筑結晶,船形屋取材簡單,卻融入不少建筑智慧,講究頗多。
白查村茅草屋為落地船型屋,長而闊,茅檐低矮,這樣的風格有利于防風防雨。房子分為前后兩節,門向兩端開,茅草屋中間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語叫 “戈額”,“戈額”象征男人;兩邊立6根矮的柱子,黎語叫“戈定”,“戈定”象征女人,這代表了一個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組成的。屋內為泥地--村民從外面挖回粘土,把地面鋪平,澆上水后雙腳踩平,曬干或晾干地面,使之平坦堅硬。
在白查村的東南邊有村里集中的谷倉,谷倉以基石墊底,懸空地上,便于防潮、防鼠;頂端以茅草蓋頂,用于防雨。谷倉內外用粘土和泥糊一層,地板糊一層4厘米的泥,均起到密封作用。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08/13/613401644cf069ce8b95f3bf67b29671.jpg)
白查村船形屋的保存完整程度在國內是最好的
白查村還有一種小房子叫“隆閨”,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一般建在村頭、村尾等僻靜處,或者緊挨父母住房搭建,充滿原始的浪漫色彩。
“這是黎族最后一個古村落!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我國所有少數民族中很少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資深研究員田青在參觀完海南省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后發出這樣的驚嘆。
據傳說,黎族祖先原本生活在海上,以船為家,后遷入陸地,為懷念先祖的船家,遂在陸上蓋起了船形屋。多少年來,船形屋記錄著海南黎族生存與發展軌跡,記錄著黎族歷史與文明傳承的脈絡。
白查村不但有完整的船形屋建筑,也承載著許多黎族的傳統文化。俊秀挺拔的高山,婀娜多姿的椰子樹,蒼翠欲滴的竹子,簡單古樸的船形屋,高高矮矮的籬笆,穿著俏麗筒裙的姑娘,這些如詩如畫的少數民族風情讓外來人沉醉不已。
?
?
相關鏈接:
海南確保每市縣分配1個以上正高級教師 海口市6個上半年海南新增市場主體46753戶 同比增長17.22%海南推進農村垃圾收運試點工作 32個鄉鎮獲補貼4900萬元?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