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燈塔建設新紀元
在航海者眼中,燈塔素有“海上平安燈”的美譽,5座燈塔就是南沙海域的平安守護者,特別是華陽燈塔和赤瓜燈塔的建成,更開創了中國燈塔建設從大陸沿岸、沿海走向深藍的新紀元。
據介紹,華陽燈塔和赤瓜燈塔開創了我國燈塔建設史上的“?五個最?”:距離堪稱最遠,華陽礁、赤瓜礁距離三亞都超過600海里,從三亞到華陽礁,運輸船舶一般需要航行70個小時左右;工期堪稱最短,燈塔建設總共只用時137天,刷新了中國燈塔建設記錄。
同時,燈塔建設難度也堪稱最大,所處海域氣象條件多變,作業不得不面臨高溫、高輻射、高濕度、高氯離子和缺淡水、缺土壤的惡劣環境。它們的關注度也堪稱最高,由于南海是聯系中國與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燈塔的建成填補了南沙水域民用導航設施的空白,大大改善南海水域通航環境。
此外,燈塔的技術也可謂最先進,據了解,燈塔夜間發白光,燈光射程可達22海里,還安裝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基站和甚高頻(VHF)基站,可為航經該水域的各國船舶提供航路指引、安全信息、應急救助等公益服務,降低船舶航行風險,減少海損事故發生。
而燈塔的建設者和守護者們,則是在遠離祖國大陸,遠離家庭親人的條件下,克服著惡劣的自然環境,用無窮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堅強的意志和過硬的技術,投身于燈塔的建設和維護,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航海用戶撐起一片安全的防護傘,點亮“海上平安燈”。
石峻峰回憶說,在行船奔赴南海的途中,水域海況復雜,如果遇到南海臺風期,則是狂風肆虐,巨浪洶涌,執行任務的團隊成員都是躺在擁擠的船艙里,幾乎所有的人都暈船、嘔吐,不思茶飯,不能入睡。南海燈塔建設團隊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克服困難堅持工作。“但在燈塔點亮的那一刻,大家認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