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潭門小鎮的藍色記憶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許春媚 杜穎 趙優 時間:2016-11-24 18:22:43 星期四

      中西經貿與文化交流的見證

      據廣東知名文物鑒定專家謝海山等人鑒定,潭門漁民捐贈的物件中,“最年輕”的也有100余年歷史,最久遠的則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期間五代、宋、元、明,以及民國時期等各階段均有呈現,跨度久遠,且包含了福建、江西、廣東及浙江各大民間窯址出產的器具。此外,還有來自東南亞和歐洲地區的物件。

      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物件,是怎樣來到潭門漁民手中的?盧家炳說,有一部分是以前漁民在南海上生產作業時打撈到的,一部分是漁民在南海一些島礁上撿到的,還有一些是祖輩行船到東南亞各國時用漁獲以物易物換來的。

      “由此可見,從古代起,整個南中國海都是一條非常繁忙的海上交通線,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一條商路,海南是這條航路上重要的停靠點之一,才會有這么多的貨品遺留下來。”南海博物館籌建辦業務組組長張建平說,漁民們捐贈的文物和文物標本,是中西經貿與文化交流的見證。

      據史料記載,自漢代以來,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屢有變化,但海南島始終扼航道之要沖。唐宋時期,商船從廣州啟運,途經海南島,經南海到波斯灣、紅海,經航東南亞、南亞、西亞,遠達東非、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國家。

      “這件明代青黃釉劃龍紋五輔首缸,聽說出水時里面裝著各式的瓷器胭脂盒,應該是當時貨主用來保護各種小件瓷制品的。”謝海山對漁民們捐贈的部分物件的年代、用途做了初步鑒定。

      在漁民們捐贈的文物和文物標本中,有些物件專家能將來龍去脈摸得一清二楚,但有些器物,就連專家也無法斷言其用途,比如一件漏斗形的中間有三個圓形小孔的白色小瓷器物件。“有些漁民說這是香插,有些說這是咖啡漏,說法不一。究竟這是什么,目前還有待考證。”張建平說,“漁民們捐贈的東西有著比較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對于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民間貿易交流很有價值,將其集中起來做一個展覽意義特別重大。”

    ?

    ?

    相關鏈接:

    瓊海譚門趕海節
    玩轉瓊海譚門 無比愜意
    建功祖國藍色海疆 記海南省瓊海市譚門海上民兵連

    ?

    (編輯:吳茜)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