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本地文學人才成長
韓芍夷說,文學雜志好似是公益事業,像學校教育學生、培養人才一樣,文學雜志也在推動一方文學事業的發展,而《椰城》作為一份區域性的文學雜志正是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
翻閱《椰城》雜志,作者中不乏今天熟悉的名字,韓少功、李少君、張浩文、符浩勇……包括韓芍夷本人也在它的見證下成長為一名作家。
“1993年為了慶祝《椰城》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椰城》雜志社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舉辦了‘椰城之春’筆會,請來了張抗抗、諶容、葉楠、方方、池莉等一些作家。”韓芍夷說。這樣的筆會在那時常常是一幫文學好友們聚會暢聊的好機會。在1995年3月的雜志封面內頁上,我們就看到了“《椰城》《天涯》作者座談會”圖集,老、中、青三代作家為兩本文學雜志的辦刊各抒己見。
“我記得還在內刊時期,《椰城》就常常舉辦筆會,讓大家好好交流,我們也可以借此認識很多朋友。”省作協副主席符浩勇回憶,那時的他30出頭,常常給《椰城》投稿。
“當時這份本土文學雜志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很感謝《椰城》。”符浩勇回憶:“大約是在1994、1995年期間,《椰城》有一個欄目叫‘海石花’,這個欄目每期會選一個作者的作品,旁邊配上文學評論,這樣的形式很活躍,對推動文學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符浩勇來說,這是自己文學之路上的珍貴經歷也是對一個集體的回憶:“《椰城》雜志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回憶!”符浩勇現在還會給《椰城》投稿。
上世紀90年代,莫曉鳴從大學到工作,這期間不曾間斷地向《椰城》投稿。“開始我投詩歌和散文,后來,當時的編輯部主任伍春杰鼓勵我寫小說,我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創作了中篇小說《城市何處》,隨后《椰城》發表了我的這部小說處女作。”莫曉鳴說,直至今天,他都感恩這本雜志。“《椰城》發表我的作品是對我的肯定,也幫助我堅定了堅持文學創作的信心。”如莫曉鳴所言,這種無形中的鼓勵讓他在文學之路上行走到今日,2014年,他獲得了海南省青年文學獎。
回憶椰城25年,韓芍夷說,沒有大風大浪,《椰城》的“人生”是平淡的。而就在這份“平淡”中,它見證了海南文學的發展,見證了一批批作家們的成長,收獲了自己的果實,同時作為一本地方刊物,也正在見證著文化與媒介的時代變遷。
?
?
相關鏈接:
公益滿海口 志愿暖椰城馬云來海口了!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南方總部將落戶椰城海口六單位將做客椰城糾風熱線 接受市民的投訴和咨詢?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