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回頭》的內頁
?1996年的《鹿回頭》
《鹿回頭》創刊號
文記者?陳雪怡
“勝景魂牽是瓊州,濛濛煙雨鹿回頭”“至今鹿女回眸處,白云碧海繞香魂”……提到三亞,不少人會不由自主脫口而出:“陽光、沙灘,還有鹿回頭?!甭够仡^的美麗傳說賦予了三亞“鹿城”的美名,也撥動了許多或來到鹿城、或長于鹿城的文人作家的創作思泉。
多股創作思泉匯流,便醞釀了一方沃土。三亞《鹿回頭》雜志,自鹿城潛力無限的文學生機沃土中萌芽,又鋪整了另一方供文學幼苗茁壯成長的沃土,既挖掘了三亞本土文化,培養了一大批文學藝術人才,也為宣傳三亞、助推三亞乃至海南的文化繁榮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為與生俱來的那份愛好揮汗筆耕”
“神話已經古老,南國天涯新的故事又開始……
你、我、他匆匆來了,來耕耘風雨,播種光明……繆斯的手從未拒絕陌生的臉孔。
開始吧,只有創造的手,才能翻開島國永恒的童話,讀到春的溫柔,夏的熱烈,秋的瀟灑,冬的莊重……”
1990年4月,三亞《鹿回頭》雜志創刊號出版,這是《鹿回頭》雜志社編輯部寫于創刊號目錄前的開篇語。彼時,步入20世紀90年代的海南掀起了發展經濟的大潮,三亞也不例外。
中國作協會員、時任三亞市文聯主席蔡明康今年80歲,依然身體健朗,聲音洪亮,如今主要從事散文創作和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說起當年創刊往事,他仍激情涌動:“當時,在三亞全力追求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崖州文化圈包括三亞、樂東等地的文學青年創作活躍,需要一本刊物來承載他們的創作成果、發表他們的文學作品。此外,若想培養本土文學新人也需要一本刊物為園地?!庇谑牵堂骺当銕ьI文聯團隊創辦了《鹿回頭》雜志。
“蔡明康老師獲得過海南省文學開拓者十佳,他帶隊創辦的《鹿回頭》雜志,為三亞本土作家作者提供了一個發表作品的園地,也為三亞乃至海南培養了一批文學藝術優秀人才。”?20多年后,原三亞市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主任、時任三亞市委宣傳部理論科科長羅燈光在為書寫序時仍不禁感嘆道:“三亞有這樣一個群體,不為浮躁的環境所同化,不為喧囂的市聲所淹沒,不為繽紛的物質利益所迷惑,而為自找的那一份責任、靈魂的那一份騷動、與生俱來的那一份愛好揮汗筆耕,甚至不問收獲只問耕耘。人們欣然看到,這一方獨響的山水,呈現了一個燦爛的文學天空?!?/p>
南國天涯的一扇文化窗口
《鹿回頭》雜志創刊號的封面以白色為底,“鹿回頭”三個紅字在右,鹿回頭雕像的圖片在左。翻開雜志,黑色字體的印刷鉛墨忽重忽淺,平展在牛皮黃紙上,醇厚的書香迎面撲來。
“三亞市文聯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創辦《鹿回頭》雜志。當時沒有經費,為了創刊,文聯團隊成員都積極發動人脈關系、調動社會力量爭取資金,最后在省農墾三亞木材廠、三亞市供銷社聯合總公司、市食品供應公司等單位的支持幫助下,《鹿回頭》雜志創刊出版?!笔∶褡甯栉鑸F原團長、時任《鹿回頭》雜志副主編孫凱回憶道。
《鹿回頭》雜志是雙月刊綜合性文藝刊物,除了發表反映改革開放、貼近生活、可讀性強的中、短篇小說外,還發表了許多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強的文藝作品,尤其注重新人新作的發現和培養。每期雜志出版后,都會郵寄至全國各省市文聯以及海南各市縣文聯供內部交流,同時也面向全國作家作者征稿。
“看雜志,向南看?!堵够仡^》雜志的定位是綜合性文藝刊物,但其實更偏向于純文學文化刊物,刊登的文學體裁以詩歌、散文、小說居多,此外還有評論、美術、書法、戲曲、電視文學劇本等。”時至今日,孫凱仍清楚地記得,雜志創辦后收到了來自國內外作家作者源源不斷的賜稿,時常收到上百份投稿。因雜志追求呈現文化藝術多元性,收到來稿后會先按文學體裁進行分類,再優中選優,每期刊登發表的稿件約為五六十篇左右。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湖南的企業家何國通,因為一直喜歡文學創作,便給雜志投稿尋求指導交流,我們回復了一封幾千字的信件詳細反饋意見。多次書信來往,加上他通過閱讀雜志文章后對三亞無限向往,一直心心念著三亞的風光、人文,最后將企業搬來了三亞?!睂O凱說,通過《鹿回頭》雜志這扇文化窗口情系三亞,最后扎根海南的人并不少;念著想著三亞的好山好水、歷史人文,尋至鹿城、采風鹿城、書寫鹿城的作家作者也不少。
“當時給雜志投稿的群體涵蓋各行各業,三亞本地的有在校學生、機關干部、農場職工、教師、部隊軍人、自由職業者等?!比齺喪谐墙既嗣駲z察院原科長陳運康,彼時也是《鹿回頭》雜志的活躍作者之一。
對于《鹿回頭》雜志,陳運康有著道不盡的深情與感恩,“我自學生時代就對文學創作抱有蓬勃的熱情,那時已開始寫散文,步入社會開始工作后因心境浮躁便放下了筆桿,但放不下對創作的執念。對我而言,《鹿回頭》雜志是凈土、是沃土,也是樂土,讓我重新燃起寫作欲望,重新拿起筆繼續文學創作?!?/p>
從《鹿回頭》走出的“三亞方隊”
提到《鹿回頭》雜志,無論是當時的雜志社團隊成員,還是作者隊伍、讀者群體,他們的臉上盡是自豪驕傲的神情。
這份認同感發自內心、融入身體。1996—1997年,由三亞市文聯創辦的《鹿回頭》雜志出版第19期刊物后,更名為《三亞文藝》,再出版了幾期后便退出了人們的視野。今天仍在出版發行的《三亞文藝》是由三亞市文體局主辦的。時至今日,《鹿回頭》雜志的作者,羅燈光、陳運康、孫凱等人仍保持著寫作習慣,筆尖依舊鋒利。
每次下筆前總想著如何更好地挖掘題材、更好地提煉寫作,陳運康說這是《鹿回頭》雜志教會他的習慣?!爱敃r,《鹿回頭》雜志邀請了葉文玲、蔣子龍、高曉聲、唐達成、聶鑫森等外地著名作家到三亞開座談會,講述創作過程、分享創作經驗,與本地作者交流溝通……對于我們這些仍在學習摸索的文學新人來說,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受益匪淺!”陳運康說,除了組織座談會外,雜志還會組織采風活動,帶領作家作者感受自然山水、尋訪文化遺址、深入基層群眾。
而在揮別《鹿回頭》雜志后,孫凱屢著精品劇本、劇目,在藝術界發光發熱。每當他回想自己與《鹿回頭》雜志的千絲萬縷時,始終感恩雜志對于他的培養之深和影響之濃:“擔任雜志副主編的同時,我也是雜志的作者之一?!堵够仡^》鋪就了一方沃土,在吸納國內外知名作家的優秀作品、挖掘本土文化內涵、培養本土作家作者、宣傳三亞宣傳海南的同時,作為雜志社團隊一員的我其實也在不斷學習、不斷打磨、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從這方沃土中得到豐厚滋養?!?/p>
有人如此評價《鹿回頭》雜志:其創辦正得其時,發表了大量原創文學作品、三亞文學作品,培養壯大了一批本土作家作者。從《鹿回頭》雜志走出來的這批作者隊伍,時至今日人強馬壯、引人注目,包括蔡明康、徐國良、亞根(黎族)、王槐光、邢福澤、周德光、羅燈光、韓亞輝、高照清(黎族)、翟見前、孫令輝、吳強、游師良、王隆偉、黃家華、杜光華、徐日霖、陳運康、孟允云、陸小華、衣米一等。“如果把海南的文學隊伍比作‘瓊軍’,那么三亞的文學隊伍就是‘瓊軍’中威武雄壯的三亞方隊!”
?
?
相關鏈接:
鹿回頭廣場改造計劃年內啟動 打造“城市會客廳”鹿回頭、大東海廣場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已完成三亞年內改造鹿回頭廣場 定位國際水準城市會客廳?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