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過屋頂的風》(油畫) 王銳
《公社正午》(油畫) 崔國強
《有燈籠的日子》(油畫) 桑德羅·特勞蒂(意大利)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12/15/31a9ad809689509c2f9a3ecaf8edb876.jpg)
?《老街舊影》(油畫) 馬一平
《鐘樓》(油畫) 翁凱旋
文記者?徐晗溪?圖/海南日報記者?宋國強
作為“下南洋”風潮的歷史遺物,騎樓不僅早已成為海口的文化名片,更是為文人墨客的藝術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今年恰逢海口市建市九十周年,12月7日,“歷史的溫度——油畫家眼中的海口老街之美”作品展暨《騎樓百年之老街復興》新書首發式在水巷口國新書苑舉辦。
12月7日,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聚集了來自島內外的藝術家、文化人,他們與觀眾一起共同見證20個省、市的55位油畫家歷年來創作的60幅作品的展出。這些作品或稚拙淳樸,或酣暢老辣,或寧靜悠遠,或喧鬧明快,畫家為讀者展現了面對騎樓時的獨特感覺。吸引了大量觀眾觀展。
開幕式現場同時舉行本次畫展相關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作家、文藝評論家等幾十人,以油畫家眼中的海口老街為切入點,從中探討海口的文脈延綿,梳理海口城市的精神與氣質。
透過油畫家筆下騎樓老街,我們不僅可以傾聽那些激蕩人心的南洋故事,更能看到海口的百年變遷——
騎樓與油畫的百年“新”事
“90年前,海口建市,正是騎樓老街初具規模之時;90年后,紀念海口建市90周年,以海口騎樓老街為題材舉辦畫展。這一切偶然嗎?”在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馬良看來,作為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騎樓老街已日益成為海口乃至海南的一座不可多得的社會文化公共平臺,“來海口,去騎樓”,更是早已成為海口市民乃至眾多中外游人的共識。
在游客眼里,數百棟融匯著中原、南洋、歐洲等多種文化因子的騎樓,折射出別樣的近代海南歷史風貌。可在海口市騎樓辦副主任趙愛華看來,每一棟騎樓街都有自己的特色,既有中西融合的痕跡,又不乏本土特色,甚至海南不同地區的騎樓都會不一樣。
“文昌騎樓有點偏灰色調,中山路的騎樓則色彩比較豐富,有灰色、藍色、紅色等等顏色。其實,這些色彩是我們根據它最初的色彩,進行材料分析以后才確定的。”趙愛華說。一百多年前,海南的先民們從這里出發,下南洋,闖西洋,走東洋;其后數十年間,他們衣錦還鄉,把他們所見世上最好的東西帶回來,展現出來,留存下來,回饋鄉梓,促進地方社會文明發展。
百年之后的我們,還原騎樓的原本風貌,就是對這段歷史最好的傳承與記錄。
“我們在這里以油畫展現騎樓之美的方式慶祝海口建市九十周年,其實是對過去的一種追憶及未來的展望。”海口市美協主席、本次畫展策展人王銳稱,這個九十年,不僅是海南走向包容與開放的一個時代縮影,還是西方油畫藝術經由廣東沿海進入中國內地的發展期。
同為舶來品,油畫與騎樓,經過一百年的發展,早已融入當地文化之中。所以,在王銳看來,當我們用油畫形式來展現騎樓之美時,它的意義不止于和大家分享油畫家的視覺體驗,更是創造性地將兩種不同的文化連接在一起,從而激發著我們對歷史的追憶和未來的想象。
在他們的畫筆下,用油畫來展現騎樓之美,海口騎樓不僅是包容與開放的縮影,也是海南望向世界之窗的一把鑰匙,更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新構建海洋文明與文化強國夢的美好憧憬。
有故事的畫作,有溫度的城市
馬良坦言自己很喜歡這次展覽的名字——“歷史的溫度”。“是的,歷史不是冷冰冰的過去,她是有溫度的;騎樓同樣是有溫度的,藝術家望向騎樓的眼睛,亦然。他們的筆觸,就不僅有溫度,有的簡直是在燃燒了。”
本次畫展陣容強大,既有來自意大利羅馬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桑德羅·特勞蒂、四川美院副院長馬一平、四川美院教授翁凱旋、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張立平等國內外知名畫家,也有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謝源璜、海南大學教授易至群等海南畫家。
步入國新書苑二樓,不少觀眾會被左手邊的一幅畫所打動,凝視著這幅畫往前走,每個角度,在不同的光影,竟然可以看出不同的色彩層次變化。這是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和西的作品《老街》。
他將西方油畫的語言形式和中國文人畫的意境美相結合,除了技法的獨特外,更打動人的是他畫面所營造的那悠遠綿長的意境。“大多數畫家在畫騎樓老街時,往往會寫實,但陳和西卻采用寫意筆法,去畫老街的意境。”海口市美協副主席周鐵利介紹道。
而在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的筆下,騎樓老街充滿詩意,從利落的筆觸中可以看到他胸有丘壑,以不拘一格的技法來展現一位外來畫家對騎樓的理解。
王雋珠雖是黑龍江籍畫家,卻與海南有著更深遠的緣分。當他在本次畫展上看到來自20個不同省份的畫家同時描繪騎樓,很是驚喜。在他看來,騎樓文化資源猶如一個寶藏,不僅僅是油畫家,雕塑家、版畫家,每位藝術家都能在這里找到創作素材。
“其實,我有一點遺憾,大家多是了解改造以后的騎樓,卻對之前的歷史知之甚少。”海南大學教授牧之說,如果說第一棟騎樓建于1849年,那么我們能否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這些資料。在他看來,一位藝術家不僅僅只靠走馬觀花的寫生,更要深入當地風土人情與人文歷史,才能創作出打動人的作品。
比如旅瓊畫家劉運良,以海口人文歷史為底色,創作百幅《騎樓魂》等作品,不僅僅以畫家角度描繪騎樓,更是以文人視角反觀這段歷史。所以,在他的筆下,此次展出的《民國老街》等作品不同于大多數外籍畫家所理解的“古樸、滄桑”,而是以寫意浪漫的筆調勾勒出騎樓煥發的新的活力。
“我們過來就是想聽一聽有關騎樓老街的老故事。”周鐵利、林鴻平等海南畫家認真聆聽不同行業的專家所講述的騎樓故事。在他們眼里,騎樓不僅僅是一幢幢有藝術氣質的建筑,更凝結著他們的鄉愁與家鄉的歷史。
“騎樓老街就是我們的老師,它最先走了中西文化合璧的典范”,雕塑家程連仲認為,無論是雕塑還是油畫,它們作為西方的藝術,現在都面臨著中西結合共同的命運,而騎樓老街的浮雕,完全是希臘式的、巴洛克式,東西文化融合在此體現得非常生動,結合得非常完美,值得藝術家們借鑒。
程連仲原本是旅德雕塑家,因與騎樓老街結緣而煥發出新的藝術靈感,為了在海南發展雕塑藝術,他毅然放棄了德國居留權。在他看來,海南老街無時無刻地在散發著文化的魅力,甚至還有許多正在發生和未發生的輻射量,在等待著我們挖掘。
?
?
相關鏈接:
60幅精品油畫海口展出獻禮建市90周年歐洲10國油畫來瓊交流 54件中外作品省圖展出首都航空“蒙牛號”主題飛機海口首航 內部可見牧場油畫?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