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儒教場所?百世不易的教育
儒乃人之所需,教者從孝從文也,培養海南人才是無數名流雅士、鄉賢故里的追求,一間間學宮書院也由此建立。
上文提到的瓊州府學宮遷建于試院之時,舊址還剩余不少空地,瓊山鄉紳吳位和、吳必祿、杜常輝、馮文炌、溫星陽、溫維新等人籌措資金在試院旁創辦了社學,延請名師教育本縣子弟。因丘濬在此地讀書時寫過一篇《雁集瓊庠序》,社學不遠處有座三元峰,故將此社學命名為“雁峰”。初建時,雁峰學社有5間講堂、12間齋舍、3扇大門,是當時府城唯一的社學。
雁峰社學重修并改為書院,院名仍冠以“雁峰”兩字。彼時雁峰書院僅招收瓊山籍生童,屬于縣級書院。到了光緒十年(1884),雁峰書院西邊新建了有3間講堂的研經書院,這間書院專門研究經史詞章,故名“研經”,由清末愛國詩人馮驥聲親自講授,從者甚眾。
研經書院辦學時間不長,但其教書育人頗出成果,直到馮驥聲去世那年,清廷實行憲政,書院改做學堂,研經書院和雁峰書院合并,成立了瓊山縣第一高等小學,后更名為瓊山縣立中學,后于1922年正式搬入修繕一新的瓊州府學宮內,后改稱瓊山中學。
如今,在瓊山中學斜對面的瓊山供銷聯社大院內,尚存一間殿宇,它就是瓊山縣學宮大成殿,俗稱孔廟、文廟。宋時,瓊山縣學宮設在海口浦,至明洪武四年(1371)遷建府城后,經二次移建、六次重修,形成了“寬敞明亮,規制悉備”的較好的學宮。在國子監典簿趙謙任教期間,為造就海南人才出了大力,被譽為“海南圣人”。
瓊山縣學宮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莊重典雅,記者走訪時發現,這間殿宇目前正在維修當中,暫不對外開放。
此外,在府城創辦的書院還有桐墩書院、同文書院、奇甸書院、西洲書院、崇文書院、粟泉書院、蘇泉書院、珠崖書院、樂古書院、研經書院等。還有一些社學、義學、衛學、陰陽學、義學、射圃等,使瓊山的正學昌明,科甲蟬聯,無論留存與否,它們都曾見證府城的款款前行。
?
?
?
相關鏈接:
樂東十所鄉賢孟儒定: 倡捐重修崖州學宮
海口瓊山學宮修繕幾經波折 或今年下半年竣工
“多媒體”激活歷史 武昌“學宮”回首中共五大
?
(編輯: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