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茲游奇絕冠平生——蘇軾在儋州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陳耀輝 時間:2017-03-26 08:49:06 星期日

    儋州東坡書院內的蘇東坡銅像。 李幸璜 攝

      

    《坡仙笠屐圖》 明·宋濂題

      

    蘇軾《別海南黎民表》: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指出,我國廣大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梁、人民的驕傲,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

      宋代大文豪蘇軾正是這樣一位令后人景仰的古代知識分子,在他謫居海南儋州的三年里,不但沒有受困于仕途的挫折與現實的窘迫,反而筆耕不輟,創作成果豐厚;他不遺余力地向當地百姓傳播中原文明,不僅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物質生活,而且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與儋州大地和當地百姓的這一段“鴻雪因緣”將永載史冊,流芳萬古。

      在唐宋以來的歷史文化名人當中,像潮州人敬仰韓愈一樣,儋州人最喜愛蘇軾。

      不只是儋州人或者海南人,其實幾乎每一個讀過書的中國人,沒有不喜歡蘇東坡的。究其原因,不僅是由于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崇高地位,還有他的文人風骨和人格魅力。蘇軾的一生是詩意的。如果按照現代的學術門類加以評定,他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幾乎都達到了令人驚嘆的高度。宋朝以后的文獻里面,有關他的一切印記,都是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

      接觸過古典詩詞的中國人,對蘇軾流傳千古的名篇名句都非常熟悉。其中,“大江東去”的豪邁,“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都讓人怦然心動,過目難忘。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絕美詩詞,多數都是在謫居之地寫成的。在后人的想象中,蘇軾與他的人生遭際,仿佛經歷過地震海嘯的遺跡上面,夜空中一輪皎潔的孤月,破敗荒涼,對應著純真美艷。“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是蘇軾被一再放逐的路標,也是足以令人絕望的命運下行線。儋州,在9個世紀以前,處于中原文明之外,海外蠻荒之地。這是蘇軾坎坷人生的重要節點。蘇軾被這樣極端的困苦,足足熬磨了三年。

      1

      海南萬里真吾鄉

      花開花落,云聚云散。時間的界面回放到900多年前,即公元1097年,宋哲宗紹圣四年。

      這一年的二月,謫居惠州的蘇軾,傾其所有,新建了一座住宅,名為白鶴新居。白鶴新居西可遠眺惠州西湖,東可遙見黃墻青瓦的寺院僧樓。“旦朝丁丁,誰款我廬。子孫遠至,笑語紛如。”喬遷之喜,加上與子孫團聚的天倫之樂,讓春天里的蘇軾喜不自勝。他為此寫了一首題為《縱筆》的七言絕句:

      白頭蕭散滿霜風,

      小閣藤床寄病容。

      報道先生春睡美,

      道人輕打五更鐘。

      這就是蘇軾此時此地的心情。這首詩前兩句是寫實的,年近六旬須發花白的蘇軾,千里跋涉,終于到達貶謫之地。剛剛安頓下來,家人也能團聚了,本該是不幸中的萬幸,可是蘇軾的痔瘡病發作得很嚴重,加之惠州入夏酷熱,日子過得并不輕松。所以說完“霜風”,就說到“病容”。可是接下來趣致一轉,明明聽到了鐘聲而且被吵醒了,卻說“家人向我通報,因為知道蘇先生春睡正美,不忍心打擾,附近道觀里的值夜人,五更例行敲鐘的時候,手底下特意輕慢了許多”。

      這就不僅僅是詩意棲居的問題了,這首詩輾轉傳到京城,據說宰相章惇笑道:“蘇子瞻尚爾快活耶?”于是朝廷下詔將蘇軾再貶瓊州別駕(知州的佐官),昌化軍(今海南儋州中和鎮)安置。章惇和蘇軾曾是好友。據史料記載,章惇為人豪爽,但心胸狹窄。因蘇轍彈劾過他,便懷恨在心,并遷怒于蘇軾。

      顛沛流離的蘇軾,席不暇暖,又被貶謫到儋州。據陸游《老學庵筆記》中說,章惇選擇儋州這個地方,是因為蘇軾字子瞻,瞻與儋形似的緣故。而蘇轍被貶謫到雷州,是因為蘇轍字子由,由與雷,下面都有田字。如此荒誕的理由,后世之人沒有不為之憤懣的。

      儋州古稱儋耳。在北宋時期,是極為荒蠻兇險之地,古稱“南荒”,“非人所居”。62歲的蘇軾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生離死別,于是把身后之事,向長子蘇邁做了托付,只帶著小兒子蘇過一人,前往儋州。走到梧州的時候,蘇軾突然得知弟弟蘇轍被貶雷州,而且也在報到的路上,尚未走出滕州,距離百里左右。

      蘇軾決定加快腳步,一路疾行,追趕蘇轍。兄弟二人在萬里之外的異鄉能夠相聚,可謂悲喜交集。據說兄弟倆相伴而行,一走就是數日。有一天他們來到滕州的一家小酒店歇息,店里只有做工低劣的湯餅,也就是熱湯面片。養尊處優慣了的蘇轍,看著臟兮兮的碗筷和“粗惡不可食”的湯面,便放下筷子唉聲嘆氣。而蘇軾卻毫不在意,風卷殘云,片刻吃個精光。還跟蘇轍調侃說:“你想仔細品嘗這美味嗎?”

      我們無法想象北宋年間的面片湯,它的粗糙是何種感受。推想當時的研磨技術,面食應該遠不如現代的精細,什么都能看得開的蘇軾,尚且都要采取不嚼快咽的策略,其低劣不堪便可想而知了。身陷絕境,卻能坦然面對,談笑自如,蘇軾這種樂觀曠達處變不驚的心態和境界,也難怪千百年來,讓人深為嘆服。

      蘇軾在雷州和弟弟相聚了四天,又忍痛而別,揮淚南下。臨別少不了叮囑蘇轍要放寬心態,保重身體。“蕭然兩別駕,各攜一稚子。”縱使千百年后的今日,想象一下他們兩人生離死別,各奔苦難前程的凄然情景,依然如在眼前,令人痛心。

      孤帆一片,載著蘇軾父子,駛向茫茫無際的大海。蘇軾卻在詩中這樣表達自己對命運的理解:“莫嫌瓊雷隔云海,圣恩尚許遙相望。”

      儋州驛道,路旁儋耳山仿佛橫空出世,拔地而起。危巖峭壁,奇峰怪石,迥異中土。農歷七月初二,蘇軾父子經過兩個多月的顛簸,行程數千里,抵達儋州被貶之地。他在詩中寫道:“四州環一島,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蘇軾來到了儋州,來到了他想象中的海天之外,異域的景象是如此新奇。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即便在遭受貶謫的厄運之中。

      風燭殘年,萬里投荒,蘇軾是有一定心理準備的。他覺得這一去是再也無法踏上歸途了。在赴海南途中,他給弟弟蘇轍寄了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兩句:“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可見蘇軾已將海南當成了自己人生的終點、最后的歸宿。他在給朋友的信中也說:“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當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

      2

      溪邊自有舞雩風

      昌化軍(儋州)的軍使張中,對蘇軾很是照顧,把他奉為上賓,盛情款待,還時常與蘇過對弈達旦,蘇軾在一旁觀棋不厭,一派心安理得、氣定神閑的高雅光景。

      當時,朝廷對貶謫后的蘇軾還有如下三條禁令:一不得食官糧,二不得住官舍,三不得簽書公事。幸虧遇到俠義的張中,使得初到儋州的落魄文豪,心里總算有一份慰藉。蘇軾在后來贈給張中的詩中說:“海國此奇士,官居我東鄰。卯酒無虛日,夜棋有達晨。小甕多自釀,一瓢時見分。”

      可惜好景不長。這樣的日子大約持續半年多,蘇軾的政敵湖南提舉董必察訪廣西,聽說這個情況以后,派人來到儋州,將蘇軾父子逐出官舍。后來又罷了張中的官。

      自己好日子結束了不說,還連累好人丟了官,蘇軾一時十分沮喪。據說好友佛印一度要來海南看他,他寫信回絕,稱自己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生活。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用手里僅存的一點點積蓄,在城南面的桄榔林下,買了一塊薄地,并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建了幾間茅屋,起名“桄榔庵”。好在海南的黎人淳樸善良,豪爽好客,經常有人給蘇軾父子送些吃的、用的。

      據儋州史料記載,蘇軾在儋州三年多的時間里,向當地的黎族百姓傳播中原文明,可謂不遺余力。

      當時的儋州土著居民,不耕種土地,而以賣香為生,這里的農業還處于刀耕火種的水平,荒地極多,收獲甚少。遇到疾病不請醫生而相信巫師。人們思想封閉,文化落后,疾病流行。而且祖祖輩輩都直接飲用溝塘里的積水。蘇軾克服了起初語言不通的困難,極力勸說當地黎族百姓,以農業為生存的根本,指導大家耕作的方法,并寫了《和陶勸農六首》,真誠地告訴大家:“聽我苦言,其福永久。”

      他耐心地教化大家講究衛生,指導當地人勘察水脈,掘土打井,人稱“東坡井”。從此人們不再飲用溝渠濁水。

      蘇軾是墨的制作與鑒賞的行家。當時的海南缺筆缺墨,尤其是墨,十分昂貴。蘇軾小品文《書潘衡墨》中記載,金華墨商潘衡來儋州制墨,得到的松煙很多,但是墨的質量很差。蘇軾教他把爐灶與煙囪之間的距離拉大一些,讓爐灶再寬大一些,結果得到的松煙雖然只有原來的一半,但是墨卻比以前更黑,質量更好了,這就是著名的“海南松煤,東坡法墨”的由來。

      蘇軾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美食家。當地人以山芋為主食,父子倆自創了一道美食,名曰“玉糝羹”。并以詩記之:“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在吃的問題上,蘇軾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冒險家。《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一詩中寫道:“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吃鼠類也就罷了,居然蝙蝠也敢吃,再怎么入鄉隨俗,這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有一次,當地的土著百姓送來一些生蠔,父子倆把它們剖開,把肉放進鍋里,突發奇想,倒進一些酒煮了起來,味道十分鮮美。邊吃邊囑咐兒子蘇過不要對外人談起,“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為了一道美食而求貶孤島,估計也就蘇軾想得出來。可見其滄桑閱歷的背后,藏著一顆充滿童趣的心。

      在儋州,蘇軾還結合氣候條件與生活起居,發明了養生三法,即晨起梳頭、中午坐睡和夜晚濯足。后來寫成《謫居三適》,雖然寫的是生活小事,卻體悟頗深,予人啟迪。當時海南島由于開化較晚,生產條件落后,稻米無力自給,只能靠北方供應。為了度過“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日無”的艱難日子,蘇軾和兒子參照古籍中的龜吸之法,通過調整呼吸吐納,平衡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鍛煉精氣神,效果頗佳。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海南三年,蘇軾共創作詩歌一百七十余首,寫各類文章一百六十余篇,同時續寫完成了從黃州開始動筆的《易傳》《書傳》《論語說》三部經學著作。他的物質需求是那么容易滿足,生活是那么自得其樂。寒冷潮濕的冬日,屋里升起爐火,他便感覺“先生默坐春風里”。正午的陽光照射軒窗,讓人昏昏欲睡,正是“欲覺猶聞醉鼾聲”。這是何等的怡然自得啊!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如此超然灑脫的詩句,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現代人的一次意興盎然的免費旅游,根本看不出一個被貶謫者的愁悶心情。

      讓蘇軾最為愜意的,是他的載酒堂。這里不僅有“魚鳥親人”的怡悅,還有“載酒問字”的神圣和莊嚴。

      3

      珠崖從此破天荒

      載酒堂,是根據《漢書·揚雄傳》中“載酒問字”的典故而命名的。到了清代,進士王方清和舉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載酒堂”才改稱“東坡書院”。

      表面上看,“載酒堂”是蘇軾與朋友飲酒求樂的“會所”,實際上,是他以文會友、“問奇請益”、敷揚文教的地方。這個看起來十分簡陋的“載酒堂”,實現了中原文明和海南文化的有效對接,是海南文明進程的重要標志。

      在儋州的三年時間,蘇軾不遺余力地傳播著中原文化。其中最顯著的貢獻,是親手培育了幾個優秀的本土學子。此前,海南一直沒人參加科舉考試,中原地區也一直沒有海南人為官。

      在這些學子中,有幾位是蘇軾非常滿意的。像篤學上進、俠義好客的儋州人黎子云兄弟,“詞義兼美”、忠厚正直的瓊州“佳士”姜唐佐等人。蘇軾的“載酒堂”就是張中和黎子云兄弟倡議集資,并在黎子云祖宅邊修建的。后來,蘇軾成了黎家的常客,他們經常在一起吟詩飲酒,這給蘇軾枯燥苦悶的謫居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

      來自瓊山府的學生姜唐佐,是當地學堂的一位老師,也是一位飽學之士。他一面認真教書,一面潛心讀書。可惜幾次參加科舉,均屢試不第。這其中有諸多原因,比如偏僻閉塞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語言不通,以及長途跋涉、水土不服、狀態不佳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海南孤懸中原之外,師資力量不足,中原文化滲透不夠。得知蘇軾被貶儋州,姜唐佐便帶著老母親從瓊山趕來拜師,并一直侍奉左右,深得蘇軾真傳。姜唐佐氣質不俗,文風磊落大方,錯落有致,很有中州之風。去廣州應考前,蘇軾在他的扇子上題了兩句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并鼓勵他說:“異日登科,當為子成此篇。”

      第二年,姜唐佐北上參加會試,途經河南汝州,順路拜會蘇轍。蘇轍把哥哥在北歸途中去世的消息告訴了他。姜唐佐拿出老師題字的折扇,蘇轍補寫了這首七絕的后兩句:“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姜唐佐對蘇轍表示不再參加任何考試,回到家鄉開辦學堂,把老師播下的中原文化火種繼續播撒下去。后來,姜唐佐回到家鄉,開壇講學,終老鄉里。

      有了姜唐佐的“破天荒”,才有后來海南的人才輩出。從此以后,經宋元明清幾代,海南共出舉人767人,進士97人。《瓊臺紀事錄》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在海南的五公祠內,人們專門設了一個蘇公祠,世世代代紀念他。

      由于受到蘇軾的影響,現在儋州人崇尚讀書,讀書人之間經常詩歌唱和。甚至這里說話的尾調頗似四川方言,被稱為“東坡話”,體現了人們幾百年來對蘇軾的深厚情感。

      北宋至今,海南出現了許多文化名人。明代的海瑞是海南瓊山人。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女性”的宋慶齡是海南文昌人。謝晉執導的《紅色娘子軍》歷史故事就發生在海南。

      蘇軾流放到海角天涯,吃盡千辛萬苦,就他個人的命運而言,無疑是不幸的。但是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給海南帶來了中原文化,傳道授業,移風易俗,增進民族團結,推動社會進步,這對落后閉塞的海南來說,實為難得的機遇。所以后人曾發出“東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然而儋州人對蘇軾的仰慕與懷念,卻是出乎他的意料的,他所留下的人文印記,即使經歷千年風雨,也不曾磨滅。他與儋州大地和當地百姓的這段“鴻雪因緣”亦將永載史冊,流芳萬古。

      4

      余生欲老海南村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6月20日,65歲的蘇軾在儋州生活了三年零九天之后,終于接到大赦的詔令,北返中原。真的要走了,此時蘇軾的心情卻異常復雜。既有將與子孫團聚的喜悅,又有對儋州父老的不舍。他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深情: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他以詩明志,把海南當作故鄉,而把出生之地蜀州看成寄生之地。可見蘇軾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片異鄉的土地和這里的人民。“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這首詩是蘇軾在海南最后的作品,題目是《澄邁驛站通潮閣二首》。

      第二年的6月11日,蘇軾在路過鎮江的時候,游覽了金山寺,看到寺里自己的畫像仍在,于是在上面題寫了一首六言詩: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第一句說自己年事已高,形容枯槁,內心平靜,不再有恩怨,不再有波瀾,就像木頭燃燒之后化作冷灰。第二句說自己一生在官場顛沛流離,就像離岸的小舟一樣,身不由己,不知所如。而后兩句則讓人為之一振。按照常理,三次貶謫應該是他心底永遠的痛。然而恰恰是這最難熬的逆境,豐富了他的內心和閱歷,使他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寫作、思考、喝酒、賞月,品味世情,感悟人生,展現出他豐盈飽滿的精神世界。幾次貶謫,都是以失意開頭,以詩意結尾。

      人世間的事,往往就是這樣富于戲劇性,蘇軾遇赦北歸時,構陷他的宰相章惇因為反對徽宗即位,被貶謫嶺南。章惇的兒子章援,怕蘇軾報復他的父親,便寫信請蘇軾手下留情。蘇軾馬上回信安慰他們,并把自己在嶺南生活的心得和經驗告訴章援,還囑咐他嶺南缺醫少藥,要給父親多帶些藥品,以備不時之需。章援見信后,深為蘇軾的寬宏大度和古道熱腸所感動。蘇軾給章援的回信,被林語堂先生稱為偉大人道主義精神的文獻。

      《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在此著重強調了君子應有的風貌,這就是古代仁人志士的操守,也是蘇軾的生活態度以及思想境界的根源。

      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詩文使人靈透,信仰使人堅定。充塞天地的浩然之氣,正是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對于中華文化而言,對于海南儋州而言,蘇軾的存在,是天理昭彰,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耀眼之光。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蘇軾的這兩句詩氣勢雄健,展示了一個以圣賢為榜樣的人,顛沛流離之際,對仁慈惻隱、節義廉恥的持守。

      中國歷代優秀知識分子,其處境之困苦,使命之艱巨,心態之昂揚,意志之堅強,人格之偉大,從“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到“茲游奇絕冠平生”的蘇軾,再到“旌旗十萬斬閻羅”的陳毅,從書生意氣,到革命家的情懷,可知這天地間的浩然之氣,始終都是蓬蓬勃勃川流不息的。

      星移斗轉,倏忽就是千年。今天我們重讀蘇軾,不僅因為他的文學造詣讓我們高山仰止,他融堅毅、豪放、豁達于一身的高貴品質,對黎民百姓的火熱深情,更值得我們學習。由此想到,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而歷經苦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輩,他們始終沒有被敵人戰勝,沒有被困難壓倒,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代表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原載于《光明日報》,作者系吉林日報社總編輯)

    ?

    ?

    相關鏈接:

    蘇軾與李清照間的軼聞
    林冠群讀書會暢談 研究蘇軾現實意義
    蘇軾制墨與海南松煙 制墨引發大火差點燒壞房屋
    第28屆中華詩詞暨蘇軾詩詞研討會儋州舉行

    ?

    (編輯:余冰月)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理论三级| 小东西几天没做怎么这么多水 | 小娇乳H边走边欢1V1视频国产|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午夜卡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jjzz日本护士|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 中国一级特黄毛片| 欧美a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合谁合综合久久| 3d白洁妇珍藏版漫画第一章|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chinesestockings国产| 成人综合视频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第四色婷婷基地|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yellow中文字幕网|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日本爱恋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把极品白丝班长啪到腿软|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图片区另类小说|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a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 西西人体大胆扒开瓣|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官网|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