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
傳統節慶內涵不斷豐富
“活動這么豐富,怎么玩得過來哦?”3月26日下午,海口女孩方琴盯著電腦屏幕上瓊中“三月三”的活動安排,正“煩惱”得嘆氣。黎苗文藝大聯歡、萬人竹竿舞廣場大聯歡、黎苗傳統婚俗慶典……一項項精彩活動扎堆登場,讓準備請假來參加“三月三”的她根本無法取舍。
在方琴看來,瓊中“三月三”不僅有原生態的民族歌舞、地道美味的黎苗小吃、精美絕倫的黎錦苗繡,還有平日難得一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簡直是一座民俗文化大觀園。
從簡單的民族歌舞表演,到集中展示民族美食、傳統體育競技、文化遺產等,瓊中不斷充實“三月三”的活動內容,也賦予給這個民間節慶活動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如果說民族文化是傳統節日最厚重的底蘊,那與旅游產業的結合則讓瓊中“三月三”真正從“獨樂樂”擴展至“眾樂樂”,真正形成全民狂歡的嘉年華氛圍。
2015年,瓊中首次提出“文化搭臺,旅游唱戲”的辦節理念,除“三月三”黎苗節慶活動外,將“奔格內”瓊中鄉村之旅也納入其中,讓民族文化與“奔格內”“什寒”“富美鄉村”等一系列旅游品牌交相呼應,盛況初現。2016年,一場在蒼翠桑田中舉行的“三月三”新聞發布會,標志著瓊中將文旅融合的“三月三”進一步升級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三重奏。
唱黎鄉歌、跳苗寨舞、賞鄉村景、吃有機菜、住農家屋……“三月三”到瓊中,你感受到的不止是濃郁的民族風情,更是這座山水小城、黎苗之鄉的獨特氣質。
全民同樂?
打造出民族節慶品牌
在美輪美奐的三月三廣場,瓊中美景之一百花廊橋被創意性地搬上舞臺,精心設計的紅色長廊與大屏幕后連綿青山鑲嵌,流光溢彩得讓人挪不開眼——這是2016年瓊中“三月三”主題晚會的舞臺背景。“真是好看!”營根鎮居民林阿公回憶,2007年以前,這里還只是一個大魚塘,政府籌辦“三月三”活動,才建造成了如今的三月三廣場。
2008年,瓊中被省政府指定為“三月三”活動的主會場,也將這一節慶活動推向高潮。2009年以后,瓊中不再被指定為主會場,以后節日怎么辦?瓊中的做法是:由政府完全主導轉變為民間自發參與,老百姓自己“點菜”,自己“下廚”,“烹飪”節慶盛宴。激活民間參與意識,讓瓊中“三月三”的根基不斷夯實。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吆喝怎能引客來?
近年來,瓊中通過各級媒體大力宣傳“三月三”,甚至將新聞發布會會場搬至海口,全方位宣傳瓊中的民族文化、美食以及旅游資源,將“三月三”的影響范圍從瓊島中、南部輻射至瓊北地區。
到云湖參加自駕房車露營大會,到什寒、塹對等村莊欣賞鄉村音樂節,到上安五指山之東、萬泉河之源進行漂流溯溪探秘……2016年“三月三”,外來賓客涌入瓊中,縣城酒店、飯店家家爆滿,也攪熱了“奔格內”鄉村旅游,節日期間共接待游客17.26萬人次,旅游收入更達6707.85萬元。
以“三月三”這一節慶品牌為載體,瓊中不斷探索“農+文+旅”的發展模式,放大“黎韻苗風、錦繡瓊中”的旅游文化內涵。
圖/瓊中宣傳部提供(除署名外)
?
?
相關鏈接:
“三月三”三亞分會場 民族非遺展海角黎錦苗繡秀天涯走入黎家文化感受民族風情 檳榔谷將舉行“三月三”活動黎錦苗繡秀天涯 “三月三”三亞分會場活動啟動瓊中苗家長桌宴迎“三月三” 邀客品嘗苗族特色美食 ?
(編輯: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