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雕大師周金甫(右一)在與學生討論雕刻昌江玉作品。

觀眾在昌江玉藝術館欣賞精美的玉石作品。

《蝶戀花》 周金甫作品
文圖?海南日報記者?蘇曉杰?通訊員?鐘玉瑩
有道是:“黃金有價玉無價。”
今年,由昌江黎族自治縣政府主導而成立的“昌江玉藝術館”,聘請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周金甫傳授玉石雕刻技藝,打造“昌江玉”品牌,帶動昌江玉石文化產業成型成勢,推動旅游產業升級。如今,隨著“藏石熱”日漸升溫,昌江奇石協會已有會員60多人。
“我是一只母雞,要再幫助昌江孵化出一批小雞,計劃用5年時間培養出200名雕刻師,讓玉石告訴世界,中國有個昌江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金甫說,浙江青田縣玉石行業有4千名雕刻師,帶動了3萬人從事與玉石相關職業,收入可觀。昌江定位發展玉石產業,培養人才,帶動當地農民參與玉石行業同樣可以脫貧致富。
昌江奇石協會會長饒健東稱,早在2003年他就對奇石收藏、玩賞發生了濃厚興趣,不斷與具有相同愛好的石友進行交流、切磋。2011年,在20多位石友的推動下成立昌江奇石協會,并舉辦了昌江首屆奇石展,展出200多件作品,在當地引起轟動。一度引起很多人涌向昌江各地野外尋找奇石,車拉、肩挑、收藏、販賣各種各樣的石頭。每年一屆的奇石展也吸引了省內諸多石友玩家慕名而來。2016年舉辦的全省奇石大展,來自各市縣500多石友400多件作品參展。

楊偉勇雕刻作品

《螺》 周金甫作品
據了解,昌江已發現的礦種有26種之多,其中具有開發價值的14種,包含海岸景觀石、黃蠟石、昌化江各類奇石等,都彰顯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更有潛在的價值有待發掘。
“昌江玉”是地方的命名,屬于黃蠟石類。
按傳統的分類法,硬度在5度稱“玉”,5度以下稱“石”。昌江玉在6度以上,但仍屬于小玉種。黃蠟石,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屬矽化安山巖或砂巖,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硬度在6.5至7.5之間。
黃蠟石之所以能成為名貴觀賞石,除其具備以上特點外,還有“濕”、“潤”、“密”、“透”、“凝”、“膩”六德。

黃蠟石,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

《九龍壁》
?
黃蠟石還具備以下特點——
一是石質相當好,特別是凍蠟,透剔晶瑩。
二是形狀奇特多樣,像動物、像人、像網絡、像花簇,真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配上合適的架座,再擺設于廳堂或幾案之上,滿室生輝。
三是稀有性,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黃蠟石是稀有資源,難免就成了貴中之貴了。在黃蠟石市場,一塊拳頭大小的極品黃蠟石售價3000多元。黃蠟石在昌江境內資源非常豐富,在全國的小玉種里屬上品。
2016年11月1日,昌江職業教育中心設立石雕藝術班,首批招生40名學員,專業學習昌江玉雕刻。
在昌江國土局礦產資源開發管理股主任科員王平的眼里,昌江是一個“奇石”資源較為豐富的“富礦”。
王平說,昌江縣城“石碌”之名的起源可追溯至1782年,當時人們在此處大山地表發現銅礦,呈孔雀石色,故名“石綠嶺”,后來才改稱“石碌嶺”。由此可見,昌江與石頭有著頗為深遠的緣分。
今年,昌江相繼出臺《昌江玉省級地方標準》、《昌江玉石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并成功注冊“昌江玉”商標。“昌江玉藝術館”的開館,標志著玉石文化產業將成為昌江全域旅游發展的催化劑。
據海南省資源環境調查院院長、高級工程師陳沐龍介紹,黃蠟石在昌化江、萬泉河、南渡江等河谷都有分布,局部山區也有發現,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原標題:昌江玉 小玉種里之上品
?

每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都可能加工制作成藝術品。

一位石友在昌化江畔涉水尋找昌江玉石。
?
?
相關鏈接:
廈門:藝術品“微拍節”啟動 用智能手機就可在線搶拍墨西哥藝術家用食材制藝術品創意無限向“戲比天大”的藝術品性致敬把食品變成藝術品的年輕人?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