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歸屬感越來越強 旅居生活豐富多彩 候鳥戀海南 他鄉作故鄉
“候鳥”老人在晨練。本報記者 袁琛 攝
“候鳥”老人在釣魚。本報記者 武威 攝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無花只有寒,又是一年冬。
北方的冬天,對年老體弱的老年人來說是最難熬的季節。于是,有許多老年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像候鳥一樣到更溫暖的南方來過冬養老。
養老講究的是氣溫、空氣和環境,海南島地理位置處于熱帶和亞熱帶之間,即使到了冬季也是溫暖如春,特別適合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和風濕性疾病的老年人冬季生活。因此,海南是全國老年人候鳥式過冬養老的最佳棲息地之一。
“候鳥”家園帶來的歸屬感
作為一片包容性極強的土地,即便是初來海南的“候鳥”,也可以在這里很快找到歸屬感。已經在海南越冬十余載的重慶“候鳥”陳德亮對此頗有感悟。
十多年前,當他初次踏上海南的土地,便被這里溫暖的氣候吸引。很快,他就把家安在了文昌森海灣——一個交通便利、又能看到大海的地方。同時,他也在小區里找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是到海南越冬的“候鳥”,愛好音樂、美術、舞蹈……很快,“候鳥”們就在小區里組織成立了舞蹈團、合唱團等社團。平時,大家聚在一起排練、互相學習,到了節慶日,就自發組織晚會。作為小區“候鳥”藝術團主要成員之一的陳德亮,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每年,藝術團都吸納新的成員,從全國各地翩躚而來的“候鳥”,在這里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家。
“剛開始來海南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候鳥’,現在,我們覺得自己就是本地人!”陳德亮說,現在小區里許多業主在海南都已經樂不思蜀,就算是天回暖了,都不愿意離開,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歸屬感。
不僅是在文昌,在瓊海、萬寧、定安、陵水等多個市縣,“候鳥”文化愈加繁茂,為冬天的海南島更添暖意。
海南美食清新了“候鳥”的味蕾
說起吃,住在瓊海的“候鳥”老人陳鋒成最愛瓊海的雜糧。瓊海的雜糧頗受島民喜愛,但能讓一位初來海南不久的“候鳥”愛上,可見其不一般的魅力。
北方的菜肴偏咸,老人味蕾退化,更會不自覺地吃更多的鹽。五谷雜糧面、南瓜餅、雞屎藤、玉米烙、各種粑類等,瓊海雜糧有很強的飽腹感,作法也是以釋放食材天然味道的加工方式為主,吃法健康。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好地改善了陳鋒成的“重口”,清新了他的味蕾。
在海南,美食有太多種打開方式。每個市縣,都有各自頗具代表性的美食。文昌雞、和樂蟹、嘉積鴨、東山羊構成的海南四大名菜不得不嘗,海南粉、抱羅粉、陵水酸粉等粉類也不可錯過。
有的海南美食很“土”,比如韭菜蝦餅、香菇包、烙餅、腌菜、豬雜粉等。這些傳統的小吃是海南人喝下午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街小巷就可以尋覓到。
說起吃,海南沿海的海鮮自不必說,“鮮”“肥”“原汁原味”是亮點。海口有萬人海鮮廣場,瓊海有潭門“一鍋鮮”,三亞有自助式的漁排,臨高有包著錫紙在土窯里燒出來的土窯海鮮……
品味其中,煙火滋味,就是海南的這方水土。
養生基地成“候鳥”棲息好去處
養生基地,也愈漸成為“候鳥”到海南越冬的方便選擇。基地可以給候鳥提供舒適的配套和完善的服務,有回到家的感覺。
位于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馮塘村的馮塘綠園,是非常適合“候鳥”養老的場所。距海口市區26公里,約40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利。園區以馮塘村為根基、以橄欖園為核心,在2500多畝的范圍里,圍繞茂密的熱帶火山雨林和郁郁蔥蔥的橄欖林,開辟出龍棲谷、橄欖園、景觀大道、古村、荷花塘等五大主題景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馮塘綠園所在的馮塘古村,歷史可追溯到四百年前。古村凝聚了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是非常著名的人文景觀。
澄邁富力紅樹灣養生基地坐落于世界長壽之鄉澄邁福山鎮,擁有2200畝全球珍稀紅樹林濕地、銀康海醫附院紅樹灣醫院、家庭式公寓、高爾夫球場、養生餐廳、溫泉花園、文體中心、紅樹灣書院、熱帶水果園、特色風情商業街、地主莊園等頂級配套,是“候鳥”頤養、宜居、度假的好去處。
在文昌,文昌逸龍灣涵蓋時尚商業、生活購物、休閑娛樂、海上運動等現代海洋休閑元素為一體的濱海度假體系,將自然而奢華的海灣生活揮寫得更加優雅;在瓊海,瓊海海景度假基地,集高層公寓、海景別墅、商業和五星級酒店于一體,暢享碧海藍天的繽紛魅力;在萬寧,萬寧溫泉酒店,位于溫泉大道中心地段,周邊景點有熱帶花園、熱帶植物園、亞洲風情園、東南亞風情園等,風景秀麗、環境舒適……
各類的舒適之選,早已讓“候鳥”在海南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