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曹保明在儋州市木棠鎮鐵匠村接受媒體采訪。
找到真正記憶,才能實現保護性開發
“傳統村落要有‘具體記憶’,并讓游客們走進這種‘具體記憶’,正是傳統村落生生不息的原生態魅力。”談及儋州市的神沖村、屋基村,曹保明如是說。
在儋州北岸地區,有一個美麗的古村落——木棠鎮神沖村。
神沖村出海的地方,名叫神沖港。明清時期,神沖港是儋州北部的良港,甚至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此港還呈現出舟楫往來的景象。只不過,如今隨著陸路的開通,完成歷史使命的神沖港才悄然落幕。
更為特別的是,神沖村有與現代衛星導航系統相契合的“潮水簿”。年過八旬的村民何文現介紹,經過先民們無數次出海捕撈的實踐,逐漸掌握了每個月大海漲潮落潮的規律。為了便于傳承記憶,祖輩們按照天干地支計時法,以十二生肖所代表各種動物的習性,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訣,因此“潮水簿”又稱“潮水歌”或“潮期歌”。
神沖村已找不出紙質的“潮水簿”,但何文現隨口就能背誦出一組“潮期歌”:
“冬月子,子屬鼠,鼠窩十二屋,頭數二十五。”這句歌訣的意思是,農歷冬月(十一月)十二和廿五,屬于潮期。
每逢潮期,一般會漲潮。神沖村村民們依靠代代傳承下來的“潮期歌”,出海避開潮期,從而確保了安全航行。這種祖傳記憶,已成為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
曹保明認為,找到傳統村落真正的記憶,才能對傳統村落實行差異化、保護性開發。
在差異化、保護性開發方面,儋州市那大鎮屋基村是一個典型。
枝繁葉茂的大樹下面,有一個古樸的寶塔,塔前是一塊墓碑,鐫刻著繁體字“將軍碑”。這就是屋基村的將軍墓。安葬在里面的將軍名叫符南進,他與弟弟符那寬同為明朝初年的將軍。
屋基村村民許明自豪地說,符南進、符那寬少年時期,曾在儋州王五和五指山等地拜師習武。兄弟倆隨廖永忠將軍平定海南后,繼續過著軍旅生涯,符南進奉調鎮守廣西。
如今,屋基村建起了“將軍廣場”,矗立著兩位將軍的雕塑,游客觀之猶如穿越到金戈鐵馬的歲月。而該村建立的將軍博物館里,陳列著古戰場的十八般武器,讓人眼前仿佛躍起了驍勇身影,讓人耳邊似乎響起了鼓角錚鳴。正是這種超越時空的記憶,該村每年吸引游客數萬人次。
對此,曹保明指出,游客期待和走進的傳統村落,既是能給人一個浮想聯翩的想象空間,又是可以走進傳統并可以親身觸摸傳統、體驗傳統的地方。村落的“具體記憶”,就能滿足和達到這種程度,用活的文脈,舒展古村落。
以“盡是補天余”的情懷保護傳統村落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謫居儋州期間,寫過一首五絕《儋耳山》:“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君看道旁石,盡是補天余。”
曹保明表示,要以“盡是補天余”的情懷保護傳統村落。
秉持這種情懷,曹保明表示,當前中國傳統村落處于最復雜的保護重疊期,保護村落在認識和管理上出現許多誤區。決策層面的理念偏差和執行層面的行為失當,自覺與不自覺地破壞了傳統的特色空間、田園景觀;民居修繕很難按照留存的歷史信息進行原真性修復,讓村落失去歷史記憶,使得民居保護意識在追求現代風尚中表現遲鈍,大量現代建筑入駐傳統村落;自然災害和人文誤解讓傳統村落風雨飄搖;以鄉村生態旅游之名進行的盲目建設或同質競爭讓傳統村落“千村一面”,失去特色,保護的模糊觀念和錯誤做法并未完全得到杜絕。
近年來,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方興未艾。曹保明提出,強調傳統村落大力開展旅游,是因為傳統村落具有發展旅游的要素,諸如村落的院子、獨特的遺產、田園的風光、神奇的故事、好聽的民歌、農家樂的飯菜、鄉土的博物館等。旅游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會起到保護傳統和發展傳統的作用,在沒有找到更好的保護傳統村落的方法之前,發展旅游的確是一個比較好的保護傳統村落的舉措。
“傳統村落是活態的生態文化系統,是一群生生不息血脈相連的生態文化種群的組合體;保護是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一種良性需求。”展望海南傳統村落保護性開發的未來,曹保明說,相信海南會將自己千百年來形成的獨特的自然文化、歷史文化、人文文化,全面完整地保護下來,并留下其突出的生態性,成為海南文化的一種保留和生動展示。在新時代發展建設的歷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傳統的海南,這是當代的責任。
?
?
相關鏈接:
《人民日報》聚焦海口三卿村:火山石筑起的村落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海南儋州 論劍傳統村落保護尋求新發展 2018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高峰論壇海南啟幕聚焦古村落保護與發展 百余專家學者5月將齊聚海南撒貝寧、潘石屹探訪馮塘古村落 觀火山石屋看家訓?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