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方黎族“牛節”堪比春節
呼朋喚友 感恩耕牛
“牛節”吸引了本島不少原創音樂人前去體驗。 姚俊宇 攝
編者按
位于海南島西南部的東方市,古稱“感恩縣”,東方沿海的沖積平原被稱為“感恩平原”,約80平方公里,范圍包括樂東北部的佛羅鎮。
生長、生活于天地之間,人類必須懂得感恩,天、地、人,都是值得我們感恩的對象。東方有兩個黎族村落的村民,歷來還感恩耕牛,于是便有了在每年農歷九月第一個“牛日”過“牛節”的習俗。今年的牛節是10月12日,記者走進村子,切身感受到了那喜慶的氛圍。
東方市的玉道村和玉龍村,是兩個黎族村莊,有過“牛節”的傳統。玉道村和玉龍村都屬于黎族美孚方言支系,當地女性的筒裙長過膝蓋,一般長為1.1米,她們還在頭上系黑白相間的頭巾。
10月12日,就是玉龍村和玉道村傳統的“牛節”了。節前的10日和11日,關于“牛節”,記者探訪了兩個村。
玉道村和玉龍村過去世代相鄰,且周圍并沒有其他村莊,兩個村落自古交往密切,相互影響。1992年建設大廣壩水庫,玉道村作為庫區移民被整體搬遷至大田鎮314省道旁邊,從此安居在大田鎮。玉龍村依然在東河鎮繁衍生息。兩村雖然遠了,但是共同過“牛節”的風俗卻代代相傳下來,并且近年來這個節日越過越旺,知名度越來越大,成為東方市獨特的地方文化節慶。
玉龍村民歌手符言拜和丈夫在一起。 張惠寧 攝
探尋“牛節”起源
“牛節,就是為牛慶祝的意思,牛幫我們犂田很辛苦,過‘牛節’就是為了感謝牛的辛苦。”問起“牛節”,玉道村支書兼村委會主任符世強脫口而出。
玉道村位于314省道旁邊,規劃整齊。村里廣場舞臺的圓壇上立著三頭虎虎生威的牛的雕像,舞臺下方刻著“發揚黎族牛節文化,傳承厚道奉獻”。
符世強說,玉道村過“牛節”,是一代代相傳,傳了多少代不知道了,祖宗都是這樣過的?!芭9潯痹趺催^呢?“哈哈,殺豬殺雞,備上好菜和美酒,呼朋喚友,到家里吃飯相聊,歡聚一天。”他說,“牛節”,家家戶戶都過,而且,成家的兄弟姐妹,各搞各的,不會聚在一起慶祝,因為每戶都有自己的朋友相邀。這一天,村里外出務工的青年也會盡量趕回,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也是邀請朋友慶祝歡樂的日子。
玉龍村距離東河鎮行政區15公里,距離市區八所鎮55公里,村里一條主道貫穿而過,兩邊都是密密匝匝的瓦房。村里人丁興旺,有546戶2137人。
問起“牛節”,村民人人都可以說上兩句。村頭76歲的老人符開根、符瓊光和68歲的符把瓊你一言我一語向記者講述了“牛節”的種種故事?!芭9潯钡娜兆邮敲磕贽r歷九月的第一個“牛日”。
玉龍村民歌手符瓊光。 張惠寧 攝
為什么選在這個時間過“牛節”?
“這個時候犁田、插秧都結束了,可以準備一頓酒來慶祝?!狈_根說,“過去看天下雨種田,到了七八月份天下雨村民就開始種田,依靠牛來犁田,到了八月底基本種完了,九月就閑下來。所以,這時候,村民就過牛節感謝牛的辛苦,慶祝勞作的完成?!?/p>
老人們說,牛是黎家人的財富,黎族對牛愛惜有加,每天不論刮風下雨,必須趕牛去放牧,家里不論有什么急事,都得派一個人去牧牛?!澳菚r候連鋤頭都沒有,犁田全靠牛。黎族人對牛很尊敬?!?/p>
據《東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介紹:牛節,美孚方言叫“撈者堆”(也有譯做“勒者對”),“撈者”是節日,“堆”是牛的意思。每年農歷九月第一個牛日,人們洗犁耙,讓耕牛停止勞作一天,喂飽飽。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大家舉杯喝酒,唱山歌,感謝耕牛一年來的勞作,才讓黎人過上好日子。附近沒有“撈者堆”習俗的村莊親戚朋友,也早早趕來一起慶祝節日。
“玉道村和玉龍村流行的過“牛節”的習俗,緣起何處,今已無法考證?!薄稏|方黎族民俗文化》所載道,“牛節,主要是為了酬謝一年到頭辛勤勞動的耕牛,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敬牛活動?!?/p>
“牛節”風俗的變遷
節前在玉龍和玉道兩村探訪,最有特色的是看到家家戶戶為過節而自備米酒,散發出別樣的村味兒。村道上,支起一個個大鍋,旺火燒起,蓋上水桶樣的蓋子密封,中間一個細管輸出水蒸氣(酒)流入旁邊的酒甕里。據村干部說,黎家人備酒過節,早在兩三個月前就會先煮上一大鍋飯,放入酒曲攪拌,靜置倒入桶里,存上幾個月,到了節前再將它倒入大鍋里,加一點水,用大火旺燒,做成香甜的米酒待客來。
玉龍村支書兼村委會主任符師保1972年出生,他回憶說,小時候“牛節”那一天,小伙伴們要出去放牛,把牛喂得飽飽的。爸爸媽媽在家里慶?!芭9潯薄5@天不同的是,一大早爸爸媽媽給他的腰簍里放上肉和飯,會比平常多些好吃的。放牛上午9時去,下午6點才回?!拔覀冃』锇榘压髯涌吵梢还澮还澋?,綁在樹上,像床一樣可以躺下的,小伙伴們邊吃邊聊邊看牛?!?/p>
“現在牛節這天,是老人們出去放牛,年輕人在家過節了?!彼f。玉龍村還有黃牛560頭、水牛180頭。玉道村全村已經沒有一頭牛了,現在兩村已經不再依靠牛來耕作了,全是“鐵?!薄r業機械化設備。
對兩村來說,如今過“牛節”,更多的只是沿襲“歡慶”的習俗?!翱煲健9潯覀兙蜁ㄖH朋好友來過節,以前通信、交通不便利,來往人少,現在可不同了,微信群、朋友圈,不發一聲不相邀,都覺得不好意思。朋友來的是越來越多,‘牛節’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玉道村符世強說。
“‘牛節’,有錢沒錢,家家都會相慶,有錢的多備些好菜,沒錢的起碼也要殺只雞,到河里捉幾條魚?!庇颀埓宸麕煴Uf。黎家人好客,客人前來參加節日,并不需要特別準備什么,不過,這兩年興起了帶鞭炮的風俗。
村道上的釀酒場景。張惠寧 攝
家家戶戶灶火旺
10月12日,東方的“牛節”終于到來了。上午9點多鐘到達玉道村,零星的鞭炮聲不時的飄過來,村口臨時搭起來買賣東西的貨鋪,主要賣鞭炮和各種成箱飲料。最早的一撥親戚朋友也趕到了。
進入村莊,家家戶戶灶臺火燒得旺旺的,大鐵鍋和大鋁鍋全都上陣,液化氣瓶和火柴棍全都用上,家家戶戶都在開足馬力忙著切菜剁雞,準備美食。餐桌上已經擺出了第一桌好菜。有的人家為了方便喝酒,干脆就用盆裝著,放在餐桌旁邊的椅子上,隨喝隨倒。村莊時不時飄來陣陣酒香和肉香,當然還有鞭炮的味道。
村民符其文說,他凌晨5時就起床了,忙著殺豬。東方烤乳豬出名,村民大多也都養這種小豬,“牛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會用這道乳豬菜待客,只是不是烤出來吃,是用大鍋煮出來吃的。符其文在八所打工的女兒符玉章也趕回來家中過節。“過‘牛節’,只有一天,但是比春節還隆重。這一天,朋友盡情歡聚,暢聊一天。”符其文說,家家戶戶都會很開心地準備著。
很快,說話聲音就不時被鞭炮聲打斷了,隨著時間推移,客人和朋友越來越多,家家戶戶都是高朋滿座。
過“牛節”這天,黎族女性會穿上傳統的美孚方言支系的服飾。這一天也是感受黎族文化的時節。玉龍村的男女黎歌對唱可是出了名的。節前在玉龍村,海南日報記者就造訪了村里的民歌手、50歲的符言拜,她無需特別準備,張口就開唱。村里的老人、76歲的符瓊光也給海南日報記者現場唱了一首。
從去年開始,玉龍村的“牛節”就吸引海南不少原創音樂人光臨參加,一起用音樂喜鬧牛節。今年有東方本土的符花金、爬東組合、龍緣組合,有樂東的彭子祥,還有昌江的蚊子哥和白沙的符家秀等,他們的傾情演出也熱鬧了小村。
玉道村和玉龍村還會舉辦各種民族趣味比賽來歡慶“牛節”,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村里不難看見操外地口音的人士。不到夜幕降臨,點點星光閃爍,家家戶戶都不敢確定今天會有多少人來到家里。村里處處洋溢著開心快樂的氣氛。
?
?
相關鏈接:
黎族苗族服飾配飾設計大賽作品展現濃郁瓊島風情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致富路上蘭花香海南昌江黎族藤竹編:瀕危技藝織新路海南周刊 | 昌江黎族藤竹編:瀕危技藝織新路 ?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