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和妻子梁氏的墓葬。
詩書傳家 父子知軍
據陳孝芬等族老介紹,陳孚自師從宋守之后,更是好學不輟,在府城學宮生員中出類拔萃,慶歷年間登進士第(陳孚是否考中進士,目前尚未發現確切的記載,一說他當年只是“舉進士”,并未正式“登進士”,不是科舉意義上的“進士”——編者注)。其時朝廷新舊兩派政爭不斷,有些失望的他倦游思歸,接受瓊州府文昌縣丞兼訓導的委任。任職十載,修繕、擴建學宮,言傳身教,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后因妻早逝,兩小兒無所依,老家父母相繼去世,陳孚便回歸故里,一邊經營田園農作物、督促兒子讀書,一邊倡導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建筑陳孚橋、修繕沃宋古道,爭取鄉紳捐助創辦“仁政鄉校”。
陳念當年留在崖州的長男陳奭,其兒子陳中孚和孫子陳適則先后擔任昌化軍(今儋州)知軍。。
陳中孚,舉文學(宋代士子功名之一),南宋紹興初任萬安縣(今萬寧)知縣,其時有強盜進犯,他捍衛有功,后擢升昌化軍知軍,在他治理下政事通達,百姓安居樂業。他善詩文,《全宋詩》說其詩集已散佚,現存《永樂大典》卷冊中有他《茶嶺》《藏書洞》兩首詩。
陳中孚有陳適、陳庚二子,長男陳適以鄉薦任臨高縣尉,時值王高叛亂,昌化城被圍,他膽識過人,履險徑到敵營交涉,曉以利害,最終說動王高接受招降撤離。稍后昌化軍知軍授權他代理軍務,紹興十八年(1148),陳適正式升任昌化知軍,與父親一樣也做到政舉民安,也深受百姓愛戴。
陳念一脈枝繁葉茂,僅就興教、傳播文化而言,據不完全統計,歷史上,陳念子孫在全島興辦書院達18座,另有3座分別設在廣東海康縣和江蘇常州府、鎮江府。
?
?
相關鏈接:
北宋文人生活“閑事”之美海南周刊|北宋宰相盧多遜后人:淡泊名利自安逸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在故宮展出 ?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