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命之源,萬物之母
每個國家,每個地方
都有家鄉河、母親河
海南島最大的母親河
當然就是南渡江
南渡江擁有
352.55公里的長度
流域面積7066平方公里
在中部山區溯源南渡江
順著地勢一路蜿蜒北下直至入海口
就會發現南渡江猶如不同年齡段的人群
有著不同的脾性、不同的容貌特征
![](http://img.hkwb.net/content/2020-10/26/d022d556-adb3-4308-955d-c762f1c18135.jpg)
位于海口市云龍鎮的南渡江“最美支流”--三十六曲溪濕地。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發源于崇山峻嶺
崇山峻嶺中,一條河流沿著山脈蜿蜒盤旋,肆意奔騰,為成為海南第一大河蓄積能量。這條河流,叫南開河,是南渡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位于南開河上游的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是南渡江的源頭區域,屬于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這里原始森林密布,綠意盎然,有著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
根據科學考察,南渡江的最源頭在昌江縣與白沙縣交界處的斧頭嶺,而位于白沙縣境內的鸚哥嶺,是南渡江的主要發源地。南渡江的源頭水量多由鸚哥嶺山系提供,鸚哥嶺因此被稱為“海南水塔”。從鸚哥嶺流出的涓涓溪流,匯聚成河成江,變成了海南第一大河流--南渡江。
“村里的老人都告訴我們,南渡江的源頭是在斧頭嶺上,源頭有一株秋楓樹,從這株秋楓樹樹底下冒出南渡江的源水。”鸚哥嶺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符永清告訴記者,現在南開鄉的當地人都不太清楚南渡江源頭的確切位置,只是從小聽村里老人說,要找南渡江的源頭還要繼續往山里面走,一直走到斧頭嶺,那里有一棵秋楓樹。
秋楓樹下流出南渡江源水,這樣的故事當然只是當地的一個傳說。而正是鸚哥嶺、霸王嶺、五指山等中部山區的森林茂密,樹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森林還可以促進水分循環和影響大氣環流,增加降水,是大自然界的“綠色水庫”。
南開河雖然不是南渡江的源頭,但確是南渡江的主源區域,這里的溪流,大多河道狹窄,流水湍急,水質清澈見底,常年溪水沖刷下,河道里光溜溜的鵝卵石隨處可見,踩上去一不留神就會滑倒。河道兩岸,盡是郁郁蔥蔥、山巒疊翠之景象,陽光照耀,水霧繚繞山林,宛若仙境。
南開鄉高峰村,是位于南渡江源頭支流南開河水系最上源的村莊。高峰村村民符瑞花說,因為高峰村位于核心保護區,這里不能大規模開荒種墾,也不能修筑村道,只能沿著河邊的荒地開墾一點水田種植水稻,以及種植一些橡膠、檳榔等熱帶作物。
為了保護當地生態,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在南開河上游劃出了禁漁區,讓這條河流的魚兒能重新活躍起來。劃定禁漁區得到了高峰村村民們的支持。符瑞花表示,以前河溪里還會有一些小魚,由于抓捕過度,現在很少看到魚兒了,把河溪保護起來不讓隨便捕撈魚兒,也是一件好事情。
南渡江也是海南魚類物種最為豐富的河流。2016年至2017年期間,中國水產科學院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曾對南渡江進行全流域采樣調查,共采樣魚類樣本17755尾,包含魚類物種136種,隸屬于13目50科108屬。調研結果表明,南渡江的魚類種類保存相對完整,此次調查的魚類種數占據歷史總種數的89.48%。在魚類分布上,以南渡江入海口的靈山鎮和上游山區的白沙段河道保護最為完好,種類最多。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