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源頭支流南開河。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上中游水能豐富
從白沙、昌江等市縣,沿著南渡江向北而行,來到其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松濤水庫。碧波粼粼、一望無垠的松濤水庫,是海南島最大的人工湖,也是促進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水利樞紐工程。
數據顯示,南渡江徑流量657138萬立方米,總落差703米,流域內平均降雨量1935毫米,自上游往下游遞減。
南渡江水源豐富,流量大,受海南干濕兩季的氣候特征影響,南渡江的流量和水位暴漲暴落,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21.98萬千瓦,可開發量8.36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到3.72億千瓦。
豐富的水量、巨大的落差,海南利用南渡江的這些先天性地理優勢,建設了松濤水利樞紐工程、邁灣水利樞紐工程等骨干水利工程和水電站。
在南渡江干流中下游的河道,河砂資源豐富。歷史上,南渡江是本島河砂市場的主要源地,開采河砂的歷史悠久。20世紀90年代達到高峰期,在南渡江的澄邁段、定安段以及臨高縣內的支流等,隨處可見開采河砂的船只,河岸上堆積的砂石。長時間無序、超量的開采,導致南渡江河道形成不規則斷面,河床坑洼不平,局部河岸甚至坍塌,危及河道、防洪堤壩和橋梁。
經過持續高壓打擊,近年來,南渡江上的非法采砂船只已經很少看到,但是由于長期的開采破壞,已導致有些河段河床遷徙,枯水期缺乏生態流量補充,河道狹窄甚至斷流,生態恢復之路依舊漫長。
繼續前行的南渡江,進入澄邁、定安等市縣后,不再有初出峽谷時的跌宕起伏和桀驁不馴,變得平和寬廣,細波如粼。江道兩岸,檳榔、桉樹、橡膠、馬占相思樹等樹木林立,千姿百態,江岸植被顏色隨著季節深淺不一,景色秀麗。
河谷寬闊,水流平緩,這樣的南渡江,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是兩岸民眾的黃金航道。從山區里砍伐的林木,綁成木筏,放排到南渡江上,順流而下,各種農副產品、土特產從沿岸的一個個渡口送上船只,沿著南渡江航道而行,南渡江沿岸的金江鎮、瑞溪鎮、定城鎮,成為貨物交易的經濟中心。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