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 羅林濤 攝
民俗文化,大有可為
說起白查村遠近聞名的民俗節日,那一定非“山欄節”莫屬,“山欄節”是黎族美孚方言的傳統節日,被視為最隆重的節日。
“山欄節是我們的特色節日,這里過山欄節比過年還要隆重、熱鬧,我們正在推廣這一獨特的文化品牌,要展現江邊鄉獨特的旅游文化內涵。”江邊鄉鄉長蘭宗賢說。
每到山欄節,各家各戶殺豬宰牛,舂糯米做糍粑,釀造糯米酒慶祝豐收。節日里還有黎族織錦展示,舉辦傳統體育競技比賽,拔河、拉烏龜、背新娘等。每逢山欄節,還有外地賓朋紛紛來到江邊,熱鬧非凡。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今日的白查村已不同昨日。過去黎族阿婆織錦,小孩打鬧的場景不復存在,只剩下眼前的空蕩。
“我們的房子住了好幾代人了,很結實的,一家人老小都住在這里,冬暖夏涼,很舒服的。”符那慶說。他從小就跟長輩學習船形屋修繕技藝。
在白查新村,符春英阿公正忙著手上的藤編活兒。“我們黎族的姑娘嫁人時沒有這種籮筐都進不了男方的家門。平時我們干農活的時候也拿籮筐背東西,非常實用。”符春英以藤編手藝為生,小籮筐一個100元,大籮筐250元,養活了大大小小的一家人。
符春英還是黎族船形屋營造技藝的市級傳承人,一心想把這門技藝和藤編手藝一起,世代相傳下去。
雨勢漸小,撐傘漫步于白查村,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遠山云霧繚繞,古村原生態的面貌盡顯眼前。
“芳暾林染映金船,竹舍茅屋賦畫傳。蕉雨吟溪群鯉饜,云岑橫谷百禽喧……”作家胡天曙筆下的白查村仿如昨日重現,如今空心的白查村只剩低矮的茅草屋,斑駁的墻體,以及地上殘留的瓦缸碎片。
隨著游客的相繼離開,白查村又恢復了寧靜。然而現代都市的快節奏生活讓人迷失自我,白查村的古樸、自然,卻又成為人們放空心靈、尋找自我的靜謐之地。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