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21-12/13/627bd5fb-88de-4fb5-8de8-9d3ffcf094b3.jpg)
位于澄邁老城鎮那統村的丘濬母親李氏墓。
“嚴父”慈母一肩挑
丘濬之母李氏,今海南澄邁縣王村人,父親李易周,是國子監貢生出身,母陳氏,家里一共有四個姐妹。自小李氏就受到嚴格的家教,性格十分端莊沉穩,不常言笑;頗得家傳,習得詩書,平素愛好且擅長于紡織刺繡。年長后嫁給素有“海外聞家”之稱的丘氏公子丘傳。出嫁后,她恪守婦道,孝順長輩。李氏為人大度,在接待賓客之時從不吝嗇。丘傳曾感慨道:“自吾家得此婦,事無不如意者”。丈夫丘傳生病后,李氏日夜陪伴照顧。然而,世事難料,丘傳的病情日益嚴重、身體每況愈下,最終藥石無醫。他臨終時囑咐李氏要照顧好年邁的父母和兩個年幼的兒子。生死訣別之際,李氏諾然:“此份內事,無庸言。”
此時的李氏年僅28歲,長子丘源9歲,次子丘濬7歲。她不怨勞苦,每日每夜親自帶領家僮婢女耕桑織麻,為家中衣食操勞。她事無巨細,辛勤操持,公公婆婆常感嘆:“吾子死而有孫,婦能守之,可無憾矣。”
對于孩子的教育,出身書香世家的李氏更是嚴格教導。每天早晨,公雞第一輪打鳴時就叫孩子們起床上學,傍晚歸來一定會“課其學業,問其所交游何人”,一旦有做得不正確的地方,“則痛加切責”。在她的潛心教導下,長子丘源繼承祖業,成為一代名醫;次子丘濬致力于學。丘濬在瓊州學宮為郡庠生習舉子業時,所購買的書本、文具及學費、衣食住行,費用都從李氏節衣縮食中來。她早早為兒子預備好,使他能致力于學,進而“舉鄉試第一”,并于景泰五年(1454)考中二甲進士第一名,獲授翰林院庶吉士。
丘濬為官赴任后,李氏經常給在京師的兒子修寫家書,在書信中常常囑以“戒諄以忠,謹圖報國恩”“毋以我為慮,有兄在側,揚名顯親斯孝矣”等。李氏在書信寥寥數筆即為兒子辨晰了“忠”“孝”之名,器識卓越,非一般女性所能比。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