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丘濬慈母李氏:教子成名 廷魁天下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蔡葩、周夢旎、李天平、邱基美 時間:2021-12-13 09:48:03 星期一

    現藏于海南省博物館的丘濬母親李氏墓志銘拓本。

    諄諄教導 孟母之風

    丘濬一生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和弘治八個年號頻繁更迭的時期。他40余年居京都任要職,最后入閣,相當于宰相一職,成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史學家、經濟學家、文學家,與海瑞并稱“海南雙璧”。他著有《大學衍義補》《世史正綱》《家禮儀節》《朱子學的》等著作。丘濬成長為國家棟梁大才,除了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外,也離不開慈母李氏的引導教誨。時有學士彭時撰寫《旌表瓊山縣節婦碑銘》,為其樹碑立傳、旌表節行。

    從古至今,母親對子女有生育、養育、教育三大恩德,與此同時這也是三大責任。李氏經常對孩子強調為官要善待百姓,勿忘施恩。她以自身言行諄諄教導,對丘濬的啟蒙教育有孟母之風,影響了丘濬一生行止。

    據《民國瓊山縣志》古跡篇載:“施茶亭,在縣西三十里許,其地無憩息所,往來苦之。明大學士丘濬因卜葬母,曾經其地,建亭。施茶水以濟行人。”丘濬回鄉為李氏守孝期間,還將自己多年的俸祿都捐獻出來,為鄉里的孩子建立了一座石室書社,并寫下散文《藏書石室記》,記錄了自己當年與母親對對聯、切磋文采的情景,言真意切,感人至深。

    丘濬母太宜人李氏墓,位于今澄邁縣老城鎮那統村一處寬闊的墳地上。墓道兩側有石馬和石羊。墓前,一尊工藝精良、形象逼真、長170厘米、寬135厘米、高60厘米的石雕神龜引人注目。在神龜背上,還鑲嵌著一塊刻有精美圖案、頂部呈弧形的大型石碑。石碑正中頂部分兩行(每行兩個字)陰刻四個隸體大字:皇帝諭祭。正文以標準工整的楷字篆刻:成化七年歲次辛卯二月甲辰朔越七日庚戌皇帝遣瓊州府知府吳琛諭祭予翰林院侍講學士丘濬母太孺人李氏……

    歷經五百多年歷史的李氏墓曾一度被摧毀,家族所立墓碑已遺失,“皇帝諭祭”碑亦受損壞,石羊、石馬曾一度錯位。丘濬慈母墓于2001年被澄邁縣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澄邁縣政府決定重修丘濬母太宜人李氏墓,在清理墓場時發現了遺落的墓壙碑、墓志銘。墓壙碑和墓志銘均為邊長為43厘米的正方體,用漢白玉制造,其中墓壙碑上有“明故太宜人李氏之墓(明代以五品官的妻子和母親封為宜人)”字樣的陰刻篆文;墓志銘全篇1100多字,介紹了李太宜人的生平事跡及評價。李氏教子的故事在海南多為口頭流傳,鮮少發現史志記載。此次發現為人們提供了更多有關李氏鮮活的珍貴歷史資料。李氏既有母親的慈愛,又兼具父親的威嚴。她知書達理,教導孩子擇友而交;她深明大義,勸導孩子為國效忠……遙想十五世紀人文蔚然的海南島,這樣一個女子,她堅韌通達,歷盡艱辛,言傳身教,嚴于要求,善施良知及恩惠于愛子,成就了丘濬以經國濟世為己任的大志。

    明成化五年(1469),李氏壽終正寢。丘濬在任上得知噩耗,悲慟不已,他從北京請辭回鄉守孝三年,并親自作銘文紀念母親:“婦德以貞,母德以賢。惟太宜人,二者兼全。心無愧夫,即無愧天。天錫之慶,振后光前。富貴壽終,抑何憾焉。琢石鐫銘,垂千百年。”

    丘濬的門生、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王佐亦深情祭李太宜人:宜人之生,俯仰無愧。張主綱常,儀型閫內。教子成名,廷魁天下……祭文中說李宜人身為家庭婦女,卻能教子成名。病逝后,不僅宮廷祭悼,而且鄉里哀痛。王佐在文中描述了李氏一生令人景仰的德操,從中亦可窺見丘濬成國之大器的內在源頭。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邱基美提供


    (編輯:陳德文)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