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廣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自上世紀90年代初舉辦第三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開始,經過10多年的大規模建設和改造,各項指標均居于全國前列,還在2005年2月被國家授予“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稱號。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0-11/19/632c8e6f2b1474bf197bc3c1d9a3fb47.jpg)
9月2日,殘疾人士何穗在體驗廣州的無障礙公交車。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攝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0-11/19/e3387f88083412d3bcdc352ece95db29.jpg)
9月2日,殘疾人士何穗在體驗廣州地鐵的殘疾人地鐵牽引機。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攝
2日,在廣州亞體中心一樓的大廳內,亞殘運會吉祥物“芬芬”笑得格外燦爛,這朵被稱為“英雄花”的美麗紅棉,象征著殘疾人運動員勇于超越、不斷進取的精神。打扮一新的“芬芬”似乎在用自己的美麗笑容迎接廣州亞殘運會倒計時100天。目前,廣州亞殘運會籌備工作進入沖刺階段,并已轉入賽會運行籌備階段,組委會正加快工作節奏,統籌調配籌辦力量,力保亞殘運會籌備項目與亞運會同步按計劃推進。
將于12月12日至19日舉行的廣州亞殘運會,共設19個比賽項目,預計將有約3000名運動員參賽。此外,還有約2000名隨隊官員、約1100名技術官員以及約2000名媒體記者將前來廣州。自2006年11月28日獲得亞殘運會承辦權以來,中國殘奧委會、廣州亞殘運會組委會、廣州市堅持“兩個亞運同步籌辦”的原則,有序開展場館建設、競賽組織、運動會服務、開閉幕式、廣播電視、信息系統、志愿者、宣傳推廣及城市運行保障等方面的籌備,為賽時運行奠定了良好基礎,極大地推動了賽后廣州殘疾人事業發展和“和諧之城”、“文明之城”的建設進程。
打造亞殘運會范例
廣州2010年亞殘運會的前身,是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運動會(遠南運動會)。2006年,重組后的亞洲殘疾人體育組織決定,將遠南運動會更改為全亞洲共同參與的殘疾人運動會。作為首屆亞殘運會舉辦城市的廣州將因此載入史冊,本屆亞殘運會的賽會組織方式也將成為亞洲殘奧運動發展的范例。
目前,亞殘運會賽會運行總體框架已全面形成,競賽組織基本明確。據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廣州亞殘運會組委會副秘書長林道平介紹,亞殘運會確定了19個項目的432個預設小項,已完成制訂并公布了總賽程、單元競賽日程、競賽項目技術手冊等一系列競賽籌備工作。截至8月28日,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人數報名。
亞殘運會組委會參考亞運會標準,制訂了亞殘運會住宿(無障礙客房)、餐飲、交通(無障礙車輛)、氣象、環衛、公共衛生等相關政策,確定了總部飯店、指定接待飯店、定點醫院。與亞運會同步,落實了場館禮賓接待設施、外事工作團隊以及旗徽歌、口岸服務、語言服務等;確定了主播機構、媒體政策、轉播計劃和信號制作計劃;開、閉幕式門票售票,競賽項目免費進入的票務政策。
亞殘運會火炬手選拔方案已于日前啟動,獎牌制作、體育展示、頒獎儀式等也與亞運會同步籌備。組委會明確,亞殘運會沿用亞運會工作團隊,在亞運會團隊的基礎上,增加專門負責亞殘運會的工作人員。培訓工作也是在亞運會通用培訓的基礎上,增加服務殘疾人的內容,完成了2.5萬名志愿者招募工作,集中培訓近6000名骨干志愿者。廣州亞殘運會還專門招募了一批殘疾人志愿者。
為擴大亞殘運會的社會影響,組委會先后組織了會徽吉祥物口號發布儀式、倒計時一周年晚會、新年晚會、倒計時200天系列活動、上海世博會廣州亞殘運會宣傳活動,編輯出版了亞殘運會會刊《我們》及3本亞殘運會知識讀本。3日,組委會將組織隆重的亞殘運會倒計時100天活動,當晚將舉行“生命之光”大型慈善文藝晚會。
林道平特別表示,由于各國、各地區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水平不一、有的國家和地區殘疾人體育事業經費不足,為支持亞洲各國和地區的殘疾人運動員參加首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組委會近期特別制訂了資助方案,初步確定為每個代表團提供5個資助名額(其中3名必須是參賽運動員),接受慈善捐助和無障礙車輛配置等。
建設“無障礙”城市
無障礙設施是殘疾人走出家門、創造新生活的重要條件,推進無障礙設施的改造、完善,不僅是舉辦亞殘運會的現實需要,也能在賽后為殘疾人、老人和有需要的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為此,廣州亞殘運會場館無障礙設施與亞運主體工程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并將于30日全部完成。
據了解,廣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自上世紀90年代初舉辦第三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開始,經過10多年的大規模建設和改造,各項指標均居于全國前列,還在2005年2月被國家授予“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稱號。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市主要道路和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網絡,健全了城市功能。
結合2010年亞殘運會舉辦的要求,廣州市于2008年4月頒發了《廣州市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實施方案》,加大無障礙設施新建和改造力度。一是從設計、審圖、施工、驗收多個環節加強源頭控制,堅決消除新建項目無障礙設施漏建情況,建立了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全過程管理機制。二是根據亞殘運會場館布局方案,對沿用亞運會的26個場館,包括19個比賽場館、7個訓練場館、運動員村、媒體村、主媒體中心、亞運公園等,進行坡道、盲道、電梯、低位服務設施、廁所、輪椅席位等無障礙改造。三是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將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工作與“創文”任務一起布置,一同實施,一并檢查。廣州在主要城市道路、商業街、步行街改造緣石坡道、輪椅坡道2萬多個,在城市主干道約500個紅綠燈路口安裝了盲人過街音響信號裝置,350個路口安裝了行人燈閃倒計時器。全市對75個公交站場進行無障礙改造,已完成33項,9月底前全部完成。目前廣州已有10臺無障礙公交車,計劃購置500臺無障礙公交車、100臺無障礙中巴和100臺無障礙出租車。已在13條公交線路安裝盲人語音遙控報站系統,還將在新增加700臺無障礙車上安裝盲人語音遙控報站系統。廣州地鐵每一個站都設有殘疾人無障礙設施。
共筑 “愛心之城”
為讓殘疾人士與健全人一樣享受到社會文明進步的成果,廣州市把扶助貧困殘疾人納入“十大民心工程”、“惠民66條”,從住、行、學、就業等各個方面關愛他們,共筑 “愛心之城”喜迎亞殘運會。如今,全市50多萬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水平明顯提高。
當前,廣州市約22570名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殘疾人和本人無經濟收入的一級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除享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外,還享受最高144元的貧困殘疾人專項補助金。在農村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的資助下,累計有3321戶享受低保、居住危房(土坯房、茅草房)的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住進了面積為50平方米的新房,460戶城鎮殘疾人家庭入住廉租房,其中110戶享受租金補貼。
教育就業方面,在政府資助和獎勵支持下,95%以上的城鎮適齡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接受了義務教育,廣州市康復實驗學校、廣州市康納學校填補了國內腦癱和自閉癥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學校的空白;盲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華師網絡學院殘疾人班、電視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以及中央電大奧鵬遠程教育管理中心招生點,拓寬廣州市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據統計,廣州殘疾人登記就業率達85%以上。
醫療康復方面,廣州建立了覆蓋16個病種的貧困殘疾人慢性病救助制度,43080名殘疾人參加了包括“新農合”在內的社會保險,累計8萬多人次的貧困精神病人得到免費門診,全市殘疾人法律援助網絡網點達144個,助殘志愿者隊伍10萬多人。為解決孤獨癥的兒童的康復、就學問題,廣州市成立了康納學校,成為全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公立的專門為孤獨癥兒童提供義務教育與康復治療的學校。殘疾人康復正朝著“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推進。 有關專家認為,廣州市亞殘運會的召開,將帶動社會對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提升了全社會人文關懷的整體水平,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也讓市民群眾對殘疾人的生活和保障關注度持續“升溫”,推動廣州市、廣東省、乃至全中國、全亞洲各界人民共同行動起來,支持殘疾人康復、就業、教育、扶貧等事業的全面發展。
“我們歡聚,我們分享,我們共贏”,廣州2010年亞殘運會的口號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內涵。由殘疾人和健全人組成的“我們”,由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組成的“我們”,由亞殘運會舉辦方、參與者和殘疾人運動員組成的“我們”,融為一個整體,共同期盼廣州2010亞殘運會的到來。 (本文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王小暢]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