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關的出現雖然只有幾年,但占公關市場業務的比重已達6.3%。一批不良網絡公關公司組織了龐大的“網絡水軍”隊伍,造謠誹謗競爭對手、制造事端敲詐勒索、炒作惡俗形象敗壞社會風氣,網絡公關行為亟待規范。
最根本的動力是商業利益
不良網絡公關屢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對非法公關行為的追懲力度較小
實際上,一些網站同惡意炒作的斗爭早已開始。例如,搜狐就早已發布公約,表示信守商業道德和職業道德,絕不參與不良網絡公關;同時還提高了對惡意炒作的技術防范能力,加強了內部管理。
“我們工作人員對帖子的每一項操作都會被記錄在案,如果有未經授權就刪帖的行為,這名員工是要被開除的。”搜狐網副總編輯國慶臨說。
那么,為什么這種沒有贏家的鬧劇卻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最根本的動力還是商業利益。中國廣告協會互動網絡委員會秘書長陳永介紹,現代人每天會接觸上百條廣告,能記住的也就寥寥幾條。普通廣告的宣傳效果已經越來越弱。企業需要新形式的廣告,也愿意在這方面花錢。
而網絡公關作為傳統廣告的補充,恰恰能夠滿足這方面的市場需求。雷鳴介紹,首先,我國有4.2億網民,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所以網絡公關的覆蓋面較大;其次,網絡公關使生產商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另外,網絡公關實現了互動式傳播,消費者可以更好地融入其中。
市場需求巨大,而不管是刪帖還是發帖,成本并不高,所以整個不良網絡公關利益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有利可圖。
不良網絡公關敢掙這種錢,主要在于其違規成本相對較低。北京網絡新聞信息評議會成員、本報記者張意軒就認為,和豐厚的獲利比起來,目前對非法公關行為的追懲力度還是相對較小。
國慶臨說:“有些行為在法律上界定很模糊。比如我們經常能看到大量以低俗標題和圖片為誘導的帖子,點進去就是為企業增加流量的鏈接。但是經相關部門鑒定,這些圖片還算不上淫穢,只能算低俗,并沒有違反法律,我們就很難處理。”
“對于不良網絡公關,廣告法不能處罰它,因為它不屬于廣告;帖子也不能算新聞,相關部門也很難管理。”陳永說。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