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一】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是培養青年一代的良好方式 加強黨史國情、革命傳統方面的教育,對于中國青年一代來說,是讀懂歷史、讀懂國家、讀懂自我的一種方式,也是塑造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實事求是、勇闖新路等精神的好方法。 如今的青年人,離歷史越來越遠,而歷史是應該有所傳承的。了解這段歷史、了解井岡山精神,對堅定青年一代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念、堅守信仰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24字的井岡山精神中,井岡山干部學院培訓部學籍管理處處長肖義巡認為,“勇闖新路”對年輕人來說最重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最主要得益于它。對青春有活力、年輕有朝氣的年輕人來說,知識積累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創新就顯得格外珍貴。這個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發展,為了跟進步伐,必須創新,如此國家才能快速發展。”
7月24日,國際新聞傳播碩士培訓結班式上,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趙九州代表全體學員作總結發言清華大學楊紹功攝
中國人民大學的趙九州同學表示,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他們要繼續學習井岡山革命敢闖新路、創新思維的勇氣和精神,并將之運用到工作當中。“堅持原則、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用無悔的青春來為國際傳播事業貢獻力量。”
【啟示二】參與社會實踐是培養國際傳播人才的有效途徑
要做好國際傳播,既要知已,也要知彼。知已,就是要了解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深刻認識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從而向世界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通過組織這次培訓和社會實踐,學生們走進基層,通過親身體驗,對中國現實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感受更加直接。
中國人民大學的鐘新老師就有著這樣的感受:“這種社會實踐繼續搞下去是很有意義的。不過對于大學生來說,除了這種集體行動,還有其他方式。我倒是覺得大家可以追求一種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社會調查的意識,不是非要把大家組織到一起才去做社會調查——平常到哪兒都可以多個新聞眼,去發現和觀察,把新聞日常化、常態化。”
人民日報國際部部委委員、高級記者蔣安全說:“我們處在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也日趨多元,同學們對于人生道路的選擇也是多元的,而未來從事媒體工作就是處在意識形態的前沿,輿論導向的錯誤將給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通過學習革命傳統可以幫助同學們牢固樹立紅色思想,為未來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奠定扎實的基礎。”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中國記協網] [作者:金慧瑜]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