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走訪基層加深國情認識
茅坪毛澤東賀子珍舊居,八角樓頂,毛澤東正是在這里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八角樓的燈光照亮了中國革命前進的道路。曾育雯攝
19日,參加革命傳統國情教育的學員們參觀了行洲標語遺址,圖為清華大學出境“記者”在講解員的講解下仔細端詳墻上的標語清華大學梁懌攝
作為國際傳播專業的研究生,他們中多數人未來將肩負走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偉大使命。因此,同學們不僅通過各種專題講座學習中共黨史,更通過參觀和走訪基層,走進農民家庭,和大學生村官交流,了解井岡山新農村建設和城鎮規劃等發展情況,加深對國情的認識。 “我們做國際傳播,向外國受眾介紹的時候,如果對自己國家的國情沒有準確的把握和全面的了解,報道過程當中就會有失偏頗、有所偏差。”陳濤說。
很多學員都認為,這樣的參觀考察對于提高國際傳播新聞工作者的素質修養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復旦大學的浦鋮杰同學在代表本小組發言時說道:“我們身處井岡山,正是要貼近群眾,深入群眾,切切實實地去聽、去看,去了解這塊紅色革命圣地以及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過去以及現在。貼近群眾,深入群眾,從網上走到網下,深刻了解國情后,才能把報道做扎實,才能更好地世界表達中國,向中國說明世界。”
中國傳媒大學的王林群同學則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感受這一切:“尤其是參觀行洲村標語群,我覺得當時的傳播方法特別務實,切實考慮了老百姓的實際需要和受眾的接受能力。而如今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呈現方式則非常視覺化、高科技化,是一種符合當下的現代傳播方式。” 有同學在自己的感想中這樣寫道:“井岡山干部學院楊少華博士說:老人通常很嘮叨,但是,他們所嘮叨的是畢生的結晶。作為青年人的我們需要一座橋梁,去理解激情燃燒的那一代人,和他們身上的精神力量。我想,這就是我們為什么需要來到這里。因為我們肩負著向中國報道世界、向世界傳播中國的責任,我們的信念堅定,至關重要。而深厚地了解我們的國家,卻是實現這種使命和責任的不二法門。”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中國記協網] [作者:金慧瑜] [編輯:謝軍輝]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