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檔案解密:“東方紅一號”誕生背后的故事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1-11-03 10:51
    ????
    ????中央專委決定,衛星任務要科學院承擔,衛星本體主要由科學院研制。科學院也組織有關部門配合。研究工作中需要搞許多非標準設備。比如,地面模擬真空實驗設備,要有關部門幫助做出來,我們在地面上才能試驗,而且要在真空條件下試驗。我們科學院在北京還建立了科學儀器廠,作為人造衛星的總裝廠,而當時科學院的外匯有限,我們花外匯購買的好設備都放在科研儀廠,這個廠能做好多好東西。
    ????
    ????由于三年經濟困難,兩位中央常委、副總理陳云、鄧小平分別對我說:“衛星還要搞,但是要推后一點,因為國家經濟困難。”1959年1月21日,我在院黨組會上傳達了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的指示:“衛星明年不放,與國力不相稱。”
    ????
    ????隨后,院黨組召開會議,調整空間技術計劃,提出“大腿變小腿,衛星變探空”的工作方針,決定調整機構、停止研制大型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把工作重點轉向研制探空火箭上來。這次調整不是任務下馬,而是著重打基礎,先從研制探空火箭開路,開展高空探測活動;同時開展人造衛星有關單項技術研究,以及測量、試驗設備的研制,為發展中國航天器技術和地面測控技術做準備。
    ????
    ????院黨組提出的具體方針是“以探空火箭練兵,高空物理探測打基礎,不斷探索衛星發展方向,籌建空間環境模擬試驗室。”實際工作首先集中力量研制T—7型氣象火箭,同時,與五院合作研制和平1號探空火箭。1959年5月4日,錢學森主持了和平1號火箭協作分工會議,就遙測系統、箭上儀器、結構設計、彈道測量、與靶場掛鉤問題作了具體安排。參加會議的有五院劉秉彥、梁守槃等,科學院有谷羽、趙九章等。
    ????
    ????集中力量研制探空火箭,為衛星開路
    ????
    ????1961年4月前蘇聯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引起我國科技界和國防部門的極大關注。中國科學院組織了星際航行座談會,由裴麗生副院長主持,每一次由一個專家主講一個專題。6月3日的第一次座談會由錢學森作題為《今天蘇聯及美國星際航行中的火箭動力及其展望》的中心發言;第二次由趙九章講《衛星的科學探測和氣象火箭測量》。每次中心發言后,他們都請科學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人們得出一個共識,搞衛星,實際與導彈是互為表里,互為作用的,發射衛星與發射導彈所需要的火箭加速是一回事。大家還就發射衛星是用二級還是三級火箭進行過不同意見的熱烈討論。后來相繼報告和討論了衛星的通信和測控、衛星本體溫度控制等各種科技問題。座談會延續3年,共舉辦12次,提出了許多有益的設想和建議,這不僅活躍了學術思想,而且為后來的衛星上馬提供了知識儲備。
    ????
    ????T—7型氣象火箭是一種探測60—80公里以下的大氣溫度、氣壓、風向、風速空間探測系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包括運載火箭,飛行器、能源、天線,探測儀器,環境模擬試驗,地面發射,遙測、跟蹤測軌,時間統一和數據記錄處理等各個分系統。
    ????
    ????運載火箭在上海機電設計院楊南生、王希季主持下完成。試驗飛行高度達9.8公里。1960年5月28日,毛主席、楊尚昆等到上海新技術展覽會尖端技術展覽室參觀了T—7M火箭。當匯報這是沒有蘇聯專家,沒有資料,依靠自己的專家設計研制而成時,毛主席連聲稱好,并詢問火箭可飛多高,回答能飛8公里,毛主席說:“8公里那也了不起!”“應該是8公里、20公里、200公里,搞上去!”
    ????
    ????1960年3月,為研制火箭,科學院建立了代號為603的火箭發射試驗基地。在那里成功進行了探空火箭和固體助推器串聯起來的無控制火箭試驗,第一枚火箭總長10米,直徑0.45米,起飛重量1138公斤,可攜帶探測儀器25公斤,設計最大飛行高度60公里,1960年9月13日首次發射成功。后來在這個基礎上改進提高,最大飛行高度115公里,箭頭、箭體分離后分別用降落傘回收,不但滿足了氣象探測,也為高空生物和地球物理探測創造了條件。
    ????1960年—1965年在603基地,僅T—7型火箭就進行了9批次24發高空科學探測試驗。其中成功的多,也經歷過失敗。一次我和錢學森在現場,就親眼看到了失敗的一幕,當時的心情非常沉重。但是經過試驗我們不但獲得了高空大氣的風向風速資料,也開展了高空生物學和高空醫學研究。箭上遙控和攝影系統正常,生物艙安全地回收,為我國宇宙生物學研究和生物保障工程設計開了先河。國防部五院為此致函中國科學院,祝賀生物火箭試驗成功!
    ????
    ????中國科學院圍繞氣象、物理、生物等高空火箭探測的攻關目標,組織全院數、理、化、天、地、生、技術科學等多學科通力合作,科研、設計、工藝、制造、試驗等多兵種聯合作戰,這在我國科學技術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在院黨組的統一領導下,經過七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特別是在三年經濟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吃不飽飯,營養不良,許多科技人員和工人身體浮腫,而他們忘我工作,出色地實現了集中力量研制探空火箭,為衛星上天做了充分的準備。同時,培養鍛煉了一支我國自己的航天科學技術骨干,積累了從總體設計、組織計劃、實驗條件建設、分系統協調、質量分析、調度指揮等人造衛星科技工程的寶貴經驗。與此同時,科學院新技術局按照院黨組的要求,組織有關研究所為人造衛星開展了一系列準備和預研工作。實踐證明這次調整是完全必要的。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信息轉載] [作者:] [編輯:鄭克姍] 
    熱詞推薦:凈化_ 綠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