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龍華之創新
編者按: 2011年,在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龍華區業績仍然全線“飄紅”,新型農業、優勢工業和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預計實現生產總值326.44億元,是2006年的2倍;財政總收入67.5億元,是2006年的2.4倍。在悅目的增長數字背后,是什么在支撐龍華的快速健康發展?是敢闖敢干、勇于創新的龍華精神,是一支執政為民、執行有力的干部隊伍。從今天開始,海口晚報將與海口網聯合推出《聚焦龍華》系列報道,對龍華過去五年的發展經驗進行剖析,并邀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做客新聞會客廳,與網友面對面交流。
海口網12月12日消息(記者王紹兵海口網記者謝舒特約記者陳安宇)龍華是“老”區,這里的騎樓老街、鐘樓斜暉、解放路、老爸茶,是鋪陳著的文化符號,悠遠綿長,寄托著一代代老海口的故鄉情愫;這里的椰子汁風靡南北、海馬汽車縱橫東西,大廠強企星羅棋布,曾撐起海口工業半壁江山。龍華也是“新”區,面臨行政中心西移、工業進園區,它們沖破短暫彷徨,用一系列探索,走出思路之新、機制之新、發展之新。
“八小時”公開治理干部慵懶
今年年初,龍華區辦公地點實施了一次搬遷。辦公地點改變了,不變的是矗立在醒目處的一塊大型電子顯示屏,每天滾動公布著全區24名處級干部、72名正科級領導干部的“八小時”工作安排。
記者在顯示屏上看到,公布內容包括職務、姓名、上午和下午的工作內容,內容一目了然,而且不是“開會”、“下鄉”這么籠統簡單,在什么地方開什么會、到哪里下鄉調研什么都公布得非常詳細。
龍華區的“八小時”日報制度最早在2010年初就已實施,當時的范圍只是區里的處級干部,沒有向社會公開。隨著機關效能建設的深入,區委、區政府決定將“八小時”日報制度擴大到全區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并在辦公樓一樓電子屏上進行公開,每天反復滾動。一開始是次日公布,后來又改為了當日事當日公布,每名干部必須在下班前把次日的安排上報登記,即使下鄉和出差在外地的也必須登記。
將“八小時”行程公開,給龍華區的干部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區人社局局長黃家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大家每天都必須思考自己的工作。
因為你怎么開展工作全區的人都能看到,不像以前那樣只有自己單位的少數幾個人清楚。
“八小時”公開了,干部們有了更大的壓力:八小時必須不打折扣地全部放在工作上,從以前的靠自覺變成了現在的剛性約束。在眾目睽睽的監督下,想上班喝茶、會友?對不起,“八小時”不允許!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新華網] [作者:陳肖梅] [編輯:陳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