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在離預定發射時間———下午4時(北京時間下午3時)僅剩下16分鐘的時候停止了倒計時,其后十幾分鐘宣布“羅老”號第三次發射被取消,何時再次發射暫無具體的時間表。韓國媒體也報道稱韓國軍方預測朝鮮有可能在12月至1月間發射遠程導彈,時間甚至推測在未來3周之內。如果把這兩件事情聯系起來,明眼人就會清楚地看到,朝鮮半島上的朝韓雙方正在進行著一場新的宇宙空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在當前來看或許不是和平的,而是伴隨著零和對立的性質。
目前,朝鮮半島南北對峙,朝韓雙方從“化敵為友”的狀態重新走入了“敵我分明”境地,火箭運載技術和運載能力的競爭已經成為朝韓對抗和心理戰的重要領域。由于受到美國制約,韓國難以研制射程在8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不排除韓國有通過研發“羅老”號發展其火箭技術,從而推動其彈道導彈技術提升的意圖。由此看來,朝韓之間的這場新的宇宙空間的競爭會對半島和東北亞的安全與穩定帶來隱憂。這是東北亞地區國家和人民所不愿看到的。據說,朝鮮已經有了核武器,韓防長稱朝鮮今年4月份發射的火箭若能成功,就“可飛萬里,覆蓋美國本土”。這將是對美國的一個威懾,韓國就更不在話下了。這無疑增加了韓國對于朝鮮發射火箭的心理焦慮。看一看朝鮮和韓國都是第三次發射的間隔時間就會清楚,韓國對于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的期待比朝鮮更為迫切。因為朝鮮幾乎是每隔3年發射一次,而韓國的“羅老”號在經歷了多次發射取消的經歷之外還經歷了2009年和2010年兩次發射失敗的挫折。“羅老”號這次取消發射,離上次發射失敗的間隔也只有兩年半的時間。
宇宙空間的爭奪對每個國家都是巨大誘惑。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可以平分宇宙空間帶來的“紅利”。只有那些有技術能力和經濟實力的國家才可以在太空“捷足先登”。人們看重的除占領宇宙空間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還有它的政治影響和軍事意義。后者的重要性有時候會遠遠大于它的經濟價值。雖然每個主權國家都擁有為和平進行宇宙開發而發射火箭的權力,但朝鮮的主張卻難以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它所具有的潛在軍事意圖很容易被美日韓等國所看透,因為朝鮮擁有核武器;但韓國發射運載火箭,“國際社會”看重它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對于它潛在的軍事戰略目的卻被有意和無意的“忽視”。
我們不必為韓國發射運載火箭的失敗而幸災樂禍,也不要厚此薄彼,對于朝鮮發射“衛星”而過度譴責。只要它有能力,只要它用于和平和經濟發展的目的,誰發射都應該得到允許甚至鼓勵。朝韓關系很特殊,“敵我分明”的結果已經使雙方吃到了不少苦頭。一個友好的而不是敵對的朝韓雙方,一個穩定的而不是動蕩的朝鮮半島,一個和平的而不是戰亂的東北亞地區對于亞洲和世界都很重要。韓國新大選為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了新希望。但愿在新的一年朝韓雙方能開啟一個合作共榮的新時代。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王林昌] [編輯:聶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