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于當地時間30日下午4時在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詳細>>>
有分析稱,李明博急于在卸任前發射“羅老”號,也有他的“算盤”。迄今為止“羅老”號只發射過兩次,結果不是墜毀就是爆炸,且都在李明博任內發生。
不單如此,他執政5年政績平平,又因“私宅門”以及親戚收受賄賂的事件,在國人心中的形象一再打折扣。李明博把政治生命最后一個賭注壓在“羅老”號上,有種欲“將功補過”的急切。如果火箭第三次發射能夠成功,那或許會成為他最值得炫耀的一筆政治遺產。
雖然“羅老”號已經歷經兩次失敗多次推遲發射,但韓國并沒有放棄其“太空夢想”,仍然決定將“羅老”號推遲至11月9日至24日進行再次發射。可以說,韓國政府一再堅持的態度也是基于多方面考慮的。
基于經濟效益出發,韓國希望通過提升航空技術為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帶來新的就業機會。>>詳情
2002年8月,韓國正式啟動了“羅老”號火箭工程。“羅老”號火箭全稱為“韓國航天運載器”,因羅老航天中心而得名。由于韓國航天工業基礎薄弱,缺乏相關技術,無法獨立制造大型火箭,韓國只好求援于外國。
在尋求與美國合作遭到拒絕后,2004年,韓國與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研究和生產中心達成合作研發協議。按照協議,俄方制造火箭第一級,韓方制造第二級。
2009年8月25日,“羅老”號首次發射升空,發射過程中衛星整流罩未能與箭體分離,導致衛星沒能進入預定軌道。最終調查報告表明,整流罩未分離的原因是分離裝置存在結構缺陷和電路設計問題。為此,韓方改進了設計,研制了新的整流罩。
2010年6月10日,韓國進行“羅老”號第二次發射,然而其在升空137秒后與地面失去聯系,隨后爆炸墜毀。由于事故發生時正是俄方生產的第一級火箭發動機工作階段,因此韓國專家認為事故是由第一級火箭發動機工作異常引起的,但俄方不承認,最后不了了之。
韓國“羅老”號火箭
“羅老”號火箭全稱為“韓國航天運載器”,因羅老航天中心而得名,其任務是將科學衛星送入距地面300至1500公里的軌道。火箭全長33米,直徑2.9米,重140噸,大體上由上下兩級構成。下級部件約有12萬個、上級約有3萬個。下級由俄羅斯制造,作用是將上級送到宇宙,是運載火箭的核心部分。上級載有人造衛星和可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加速發動機。>>詳情
朝鮮“銀河3”號火箭
據韓國火箭專家透露的朝鮮“銀河3”號火箭資料顯示,火箭由三級組成,與上下節二級的“羅老”號不同。一級火箭的最大推進力達120噸,火箭重約達80至90噸。朝方稱,發射火箭的目的在于讓火箭最前段的衛星進入300公里上空的軌道上,從這一點來看,與“羅老”號相差無幾。>>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