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通訊方式![](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4/29/4487fc92394b16aacd9454.jpg)
有人呼,用大哥大回個電話。(1991年)黃一鳴攝![](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4/29/4487fc92394b16aacd9455.jpg)
1994年,拿大哥大的老板。黃一鳴攝![](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4/29/4487fc92394b16aacd9456.jpg)
1991年,海口街頭公用電話隨處可見。黃一鳴攝![](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4/29/4487fc92394b16aacd9457.jpg)
當年堪稱“奢侈品”的手機,如今已成為最普及的通訊工具。2013年10月13日,在海口市靈山敬老院,老人們正在試用民政部門送來的手機。海南日報記者張杰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傅人意
梳著一頭光溜的頭發,穿著一身筆挺的襯衫,手上拿著一部“大哥大”,腰間別著一個BP機,在熙攘的人群中大聲地朝著各個方向長長地喊一聲:“喂”,不用說,回頭率百分之百。
這是在海口市博愛南路67號發生的一幕,時間1994年。在一個天氣還不錯的日子里,這位“大老板”在幫他的新郎官朋友裝扮婚車,車子還不賴,奔馳牌。就在這一瞬間,海南紀實攝影家黃一鳴按下了快門。
老照片,是舊時光的拾荒者。改革開放35年,彈指一揮間。期間人們的通訊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當年堪稱“奢侈品”的大哥大,到BP機,IC電話卡的出現,到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手機,隨處可見的手機“低頭族”……
大哥大:帶著談生意相當風光
時間追溯到1991年,海口海秀路。老照片中,一位梳著短發的女子一手拿著BP機,一手拿著大哥大正在打電話。從其淡淡的微笑中可以猜測,她可能又談成了一筆生意。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能有個大哥大帶在身上,那你絕對是大老板!”文昌從事建材生意的符先生回憶,當時剛興起的大哥大最貴的高達10萬元一部,后來3萬元、1萬多元不等。“我當時為了方便做生意,咬牙花了一萬六千八百元買了一部。”符先生說。
符先生說,當時普通工薪階層的月薪約在七八百元左右,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大哥大買回來后,符先生忍不住在各個場合“顯擺”一下:談生意時,人還沒坐下來就先將裝著大哥大的黑色盒子往桌上一放,讓生意伙伴感覺這是一個“大籌碼”———和這樣的有錢人談生意,可信。走在街上時,即使沒電了,也要將專門裝著大哥大的黑袋子提著,將天線拉長,讓人一老遠就能發現此人帶著大哥大,有錢。
“不過,大哥大帶著雖然風光,但是充電池不耐用,信號也不好。”符先生說,有時候剛談到價格問題,就沒信號了,要到處走動找信號。
BP機:有事您Call我啊!
“有事您Call我啊!”曾經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語。
“相比于大哥大,BP機相對便宜多了。”符先生說,當時一個BP機2000多元一個,有美國摩托羅拉、日本索尼、德國西門子等牌子,號碼以127、129、990為開頭不等,但是入網費則需要五六百元。
能擁有一個BP機在當時是十分稀罕的,有的甚至要托關系才能買到,這也催生了BP機二手市場的熱鬧。
黃一鳴的老照片記錄了這么一幕:1989年海口市解放路,三五成群的人圍在一起,有人拿著BP機倒賣,買賣雙方正在討價還價。賣手機的是一些“有本事”的人:當時買個BP機要托熟人關系才能買到,一些“有本事”的人一次性購買多部,在這里倒賣,價錢要比正規渠道略高。
在海口市民陳彥的記憶中,BP機一直流行到2000年左右。“1998年我在海南師范學院讀大一,當時有個室友參加了電臺的交友節目還報了自家的BP號碼,‘滴滴滴’的聲音在宿舍里響個不停。”陳彥說,當時的BP機可以傳一些簡單的號碼,比如“5366”發過去,就是“我想聊聊,“挺有意思的。”陳彥說。
IC電話亭:每個電話亭都排長龍
有人在BP機里呼你,自然要找一處電話亭回話。在家庭電話十分昂貴和稀少的背景下,街頭上五顏六色的IC電話亭為人們通信架起了便利的橋梁。
1991年,海南省第一批磁卡電話在海口投入使用。老照片中,一位身著長裙、長發及腰的年輕媽媽站在位于海甸島的海口電信局門口的IC電話亭給陵水的家人打電話,一旁的女兒仰著頭,急切地想接過電話也講兩句。
“我那會兒和男朋友一人買了一個BP機,對方一呼就馬上找個IC電話亭回電話。”陳彥說,那時用“200卡”打公用電話,學校周邊幾乎每個IC電話亭都排長龍,“最怕排前面的也是情侶。”
“第一批IC電話卡面值有10元、20元、50元、100元不等。”黃一鳴記得很清楚,首批IC卡的圖案設計有五種,其中三種是他當時的攝影作品,有三亞椰林的落日,亞龍灣風情等,不少人家中還有收藏。
如今隨著手機的普及與更新換代,智能手機的出場替代了昔日大哥大、BP機“土豪金”的地位,街道邊日漸破損、沒落的電話亭也在訴說著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來一場華麗的轉身的無奈。
35年間,日新月異的通信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唯有舊情懷未曾辜負。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