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食品安全問題背后的農業之弊
“我們GDP成為全球第二,但農村還停留在原始狀態。最近出現的墨染粉條、毒奶粉、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我們忽略了農村,只把目光盯在城市,忘記了農村的生產有多么低水平。”
這番話,并非來自于某位農村問題專家,而是以IT行業起家現在正在認真養豬的網易CEO丁磊。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對記者說,“現在農村的壯勞力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種田,掙的錢也遠不如打工的多,所以老百姓當然都喜歡種“省事田”。化肥撒下去就不管了,多省事呀。在中國種田已經變成了一種短期行為。”糧食生產況且如此,其他農產品的生產情況可想而知。在勞動力、耕地等要素減少的情況下,過去一段時期農業的重心落在保供應的思路上,而基于標準化、組織化的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投入相對較弱。
有評論指出,勞動力流出帶來的生產能力衰落正在蠶食著中國農村那曾經充滿活力哺育億萬人民的身軀,城市化進程帶來農業用地的減少、糧食生產帶來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擠出效應、地方工業生產帶來的農地污染等等因素進一步在侵害著為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村土地。村莊在人離開之后,就會慢慢荒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