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成本低,也與地方處理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工作方式有關。有的地方政府因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的敏感性,以及保護地方產業發展等多重因素,傾向于“淡化處理”和“內部處理”,對非法經營者處罰力度過輕。等時日一長,風聲一過,非法行為便一切照舊,結果是“不該發生的事件終究再次發生了”。
此外,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君石院士在采訪中還表示,中國當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表現在監督員之多,監督頻率之高,抽檢樣品之多,這幾項在投入上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然而我們現在看重的終端產品抽查模式是最落后的監管模式。到這個時候了來監管企業已經沒用了。在食品安全監管上,起初全世界都是進行終端監管,后來發現這種模式并不解決問題,最后還得從過程抓起。先進國家現在主要都是在進行過程監督,即監督企業的生產過程。
陳君石院士介紹到,在國外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在獲得生產許可之后,將會有監督員進廠檢查生產過程中是否遵守生產規范,而不僅僅是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查。國外通過監督員對生產記錄的監督進而了解生產過程的規范程度,這樣的監督方式比抽樣檢查要先進得多,更科學,也更省勞動力。
可見,在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上,我們在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思想層面都擁有著廣泛的提升空間。而對于當前食品安全危機的根源,我們又當如何認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