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央企高管到中央委員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資料顯示,中央企業系統(在京)選舉出來52名十八大代表,比十七大再增5人。其中,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國電集團黨組書記喬保平、華電集團黨組書記李慶奎、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神華集團董事長張喜武、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任建新、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等來自石油、電力、煤炭、化工能源領域的代表達到14名,超過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總數的1/4。
約111位代表來自國企、國有金融機構
據《中國經濟周刊》不完全統計,加上從地方選舉出來的央企系統十八大代表,包括主要負責人代表和一線工人代表,整個中央企業系統(在京及地方)產生的十八大代表總規模逾百人,這將是影響中國未來5年經濟政策走向的重要力量之一。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中央金融系統共選舉產生42名十八大代表。其中,四大國有銀行的負責人——來自中國銀行的董事長肖鋼、行長李禮輝,來自工商銀行的董事長姜建清、行長楊凱生,來自建設銀行的董事長王洪章、行長張建國,來自農業銀行的董事長蔣超良、行長張云全部當選。
根據《中國經濟周刊》的不完全統計,約有111位來自中央或地方國有企業及金融機構的主要負責人代表參加黨的十八大。
毫無疑問,對于國企、國有金融機構的負責人而言,當選黨代表成為其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榮耀之一,同時也是對其職業生涯的肯定。而他們中的佼佼者,還有可能“更進一步”。
按照黨章規定,“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2002年舉行的黨的十六大選出中央委員198名,中央候補委員158名。其中,20位來自大型央企、金融機構和地方國企的負責人成為中央候補委員,而時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的張慶偉,和時任中石化總經理、黨組書記的李毅中當選中央委員。
2007年舉行的黨的十七大選出中央委員204名,中央候補委員167名,同樣有20位中央候補委員來自大型央企、金融機構和地方國企。時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的張慶偉,和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康日新則當選中央委員。
1961年出生的張慶偉連任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如今已成為河北省省長。而遺憾的是,康日新因嚴重違紀,在2010年10月黨的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被撤銷中央委員職務、開除黨籍,后終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從央企高管向高級官員轉型的不止張慶偉一人。現任福建省省長的蘇樹林,2002年就以央企中石油副總經理的身份入選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七屆連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