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開門辦的第一件大事。一年來我國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這意味著,李克強總理已經兌現了“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削減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審批事項”的承諾(注:本屆政府成立之初,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共計1700余項)。6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被取消和下放體現了政府簡政放權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對政府管理觀念的轉變。
轉變政府職能是當前形勢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舉措,而簡政放權則是改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招。通過簡政放權,放開市場“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見的手”。讓“放”和“管”有效結合起來,形成現代化的政府管理手段。
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國經濟網獨家專訪了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薄貴利、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部主任燕繼榮,就“簡政放權”的多個熱點問題進行交流和對話。精彩觀點采擷如下:
中國經濟網: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一年來,我國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事項,如何評價數字背后的“含金量”?
燕繼榮:去年3月份,我國的行政審批數量總數達到了1700多項。經過一年多的的努力,削減了600余項,達到了李克強總理承諾的目標。如果從數量的角度來說,可以說有一定的含金量。但是我沒法用“量的概念”來評價簡政放權的“含金量”。
薄貴利:據我了解,現在企業、社會和學界認為“下放”的含金量還不夠。所謂的“含金量”是個形象的說法。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下放行政審批權的目的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關系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是否起決定性作用的權力是不是都放下去了,是不是放到位了,這個問題恐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簡政放權是改革的方向,目的是按照政府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優化權力結構。簡政放權也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什么權力需要放,什么權力不能放?需要下放的權力應該放給誰,在什么條件下放?下放以后由誰來監管?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薛瀾:我感覺現在大家對“含金量”有一個誤區,認為砍得越多越好,砍得越重要的越好。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如果這個事情政府該管,涉及到的權利不管是大是小,都要把它管好;如果這個事政府不該管,不管它涉及權力大小,都應該取消和下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