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通過簡政放權,放開市場“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見的手”。什么樣的簡政放權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
薄貴利:簡政放權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起著關鍵性作用。因為企業作為經濟主體,沒有自主權,就不可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比如說企業想生產什么產品,企業說了不算,要跟上級領導打報告,特別是國有企業,要進行哪些資源配置和怎樣配置,不是企業來決定,而是要報上級主管部門,那在資源配置中市場就起不了決定性作用。所以簡政放權恰恰是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非常重要的手段。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活力,就必須把該由市場管的事情交給市場,該由社會管的事情交給社會,該由地方和基層管的事情交給地方和基層。政府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依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燕繼榮:關鍵問題就在于如何把項目的效率發揮到最大,不是簡單說政府單方面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就能解決,它是需要有其他的一些配套。比如壟斷行業,如果壟斷局面不能破除,那一味的降低準入門檻,并不意味著民間資本能夠得到活化。所以說行政審批的改革還要配合一些產業領域的改革,特別是產業自由化。產業領域的自由化和市場化可能更有意義。
我認為可能要處理三個“化”,優化、強化和轉化。優化是指我們需要審批的,能不能在程序上更加優化一點?比如通過網絡進行審批。怎么縮減流程、簡化程序,都是一個優化的過程。強化是說,監管層面一定要強化。轉化是指從事前轉到事中、事后,原來政府做的可能轉給民間組織或者公眾組織來做。
薛瀾:首先判斷什么事情是政府不該管的,就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最主要的是要保護老百姓創業的積極性,給他們留有探索空間,給他們嘗試的權利。其次政府要明確責任清單。市場經濟需要基本法制的權威來維護,保證市場基本運行,這是政府應該做的。
另外一點一旦市場失靈,政府要推動公共政策的手段來解決,比如大家很關心的霧霾、環境污染等問題屬于外部性的問題。另外有一些公共產品,市場不能有效提供,政府要動員各方面的資源,發揮市場機制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還有信息不對稱,比如食品、藥品監管出現的問題,政府要采取措施削減消除信息不對稱。在這些領域,包括外部性,公共產品,信息不對等,我們要發揮政府的作用,精準定位。這個定位做好了,它就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國經濟網:簡政放權對于企業的意義在哪?影響有多大?
薄貴利:簡政放權放給誰?在經濟領域,就是要把企業應有的自主權放給企業,就是要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這樣,就能激發市場的活力。因為企業要到市場中去競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那時候就逼迫企業必須創新,不創新就沒有生存的余地,就要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把企業應有的自主權下放給企業,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割斷了企業對政府的依賴,迫使企業靠自己的實力和創新去打拼,就把企業的活力激發出來了。企業有了活力,市場也就有了活力,有了生機。
薛瀾:對于企業意義十分重大。第一是企業的成本問題,簡政放權會讓企業運行成本大大降低。簡政放權的一個重要意義就在于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擾;第二是簡化創辦企業的手續,使得小微企業創業更加方便,創業門檻大為降低。第三是企業對未來的可預期性加強。原來企業要投資一個項目,一旦進入審批程序可能就要等幾年。在這期間,市場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簡政放權之后,企業對項目能夠有預期,投資也更加精準,效率更高。
現在整個市場環境還是不能做到完全公開透明、公平競爭。一方面,大的企業利用壟斷地位擠壓小企業。這就需要反壟斷的措施有效跟上。還有一方面原因在于企業自身的誠信問題,老賴比較普遍。我聽說有一些國有企業,包括他們互相之間拖欠賬款,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努來解決,同時也要有強大的法治體系來支撐。
中國經濟網:怎樣理解李克強總理說的“簡政放權”是政府自身的革命,“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更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