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三沙市將促海南漁業發展 每年可增產值41億元
    來源: 海南日波 作者:李英挺 范南虹 時間:2012-06-27 16:22:13 星期三

    ????海南省漁業養殖企業在南沙美濟礁熱帶礁盤瀉湖開展網箱養殖。海南日報記者 李英挺攝

    ????“國務院批準設立三沙市,對南海漁業資源保護、漁業產業發展以及提升海洋漁業科研,都是一個巨大的福音!作為海洋漁業科研工作者,我們期盼已久!”6月25日下午,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海南省水產研究所所長李向民,他拿出該所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到西南中沙開展漁業資源調查的黑白相片給記者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中國先民開發了南海漁場

    ????李向民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曾擔任過瓊海縣水產局副局長,對瓊海漁民的生產作業傳統和西南中沙的漁業資源非常了解。

    ????“西南中沙是中國先民,尤其是海南先民,用熱血、用生命開發出來的神圣領海。”李向民說,海洋考古表明形成了秦漢時期的絲綢之路南海起航線,就是我們無數的先民葬身海腹,用生命開發出來的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在海上絲綢之路外,還有西南中沙的漁場,也是海南先民用生命開發出來的。”李向民告訴記者,據《瓊東縣志》記載,從1681年開始,瓊海漁民祖祖輩輩都在西南中沙群島從事漁業生產。過去數百年里,漁民們依靠沒有動力的木帆船從事捕撈業生產,在第一年的東北季風吹起時,便順風南下,一直航行到西南中沙群島,并將沿途捕獲的海產,運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銷售,并在當地打工,直到第二年西南季風起時,采購好大米、煤油、水泥等海南緊缺的物資,順風回到海南。所以,他們不僅開發了南海漁場,還開發了海上貿易。

    ????“一把鐵鈳就是全部的作業工具。因為捕漁的工具和設施落后,許多漁民直接葬身海底,或者因為減壓病死亡。”李向民告訴記者,這種高風險、高死亡率的漁業生產方式,直到1956年機帆船試驗成功,以及有了潛水服、氧氣瓶之后,才慢慢有所改變。

    ????經過漫長年代的南海作業,瓊海漁民對西南中沙的島嶼、礁盤、瀉湖等地形,以及氣候、水文、洋流、漁業資源了如指掌。瓊海老漁民人手一本手抄的《更路簿》就是瓊海漁民開發南海漁場的有力證據。

    ?

    (編輯:韓靜)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