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省兩地”戰略正式確立前的1995年,海南經濟增長速度滑落到4.3%。海南該向何處去?怎樣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產業發展道路?這個年輕特區的建設者們歷經八年不懈探索,終于在1996年為特區辨明了航向。這一年,我省正式確定“一省兩地”發展戰略:把海南建設成為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熱帶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此后,海南開足馬力,開啟了加速發展的新紀元。
述評
泡沫經濟破滅
逆境中艱難探路
建省辦經濟特區后的8年間,海南的發展經歷了大起大落。
此前,以抑制全國房地產過熱和控制貨幣投放量增長,消除通貨膨脹為目的的宏觀調控在全國展開。主要靠房地產拉動的海南經濟首當其沖,經濟運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場以“炒”為特征的房地產泡沫經濟霎時破滅。
逆境中,特區建設者們開始反思:海南的經濟發展不能再走彎路,海南該如何整合自身優勢走出一條特色發展道路?
早在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中央便為海南的發展定了基調:要結合海南實際,探索自己的發展路數,不要盲目照搬其他地區的模式。什么才是適合海南的發展路數?海南的優勢在何處?圍繞這些問題,海南全省上上下下進行了一場大討論。
是貿易先行,還是房地產先導?是旅游為龍頭,還是工業為驅動?什么才是海南優勢所在?何處才是海南經濟的著力點?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根據國際國內生產力布局和產業分工的要求,建立能發揮本地區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而形成的產業群體。海南要找準自己的產業定位,實現優勢,不能背離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的需求。
“海南最大的資源是環境資源,海南必須堅持生態立省,才能圖發展。”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來海南工作時,經歷了這場大討論。他認為,在主導產業選擇上,必須依托生態資源,突出資源優勢,才能實現大跨越大發展。
1996年1月1日,“中國度假休閑游開幕式”在三亞亞龍灣舉行。“9611”成為海南旅游的一個轉折點,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海南開啟了發展的新紀元。海南的發展離不開旅游業,當海南扛起全國度假休閑游的領軍大旗時,海南的發展戰略漸漸明晰。
一省兩地
立足省情的發展路數
1995年海南發展大討論凝聚海南各界人士的智慧,終于形成了海南發展思路的雛形。
1995年11月,省委主要領導召集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以及其他有關廳局和有關研究單位參加會議。會議主要是對已經過多次討論并形成文稿的“九五”計劃進行修改,特別是在如何確定海南的定位、發展目標、產業發展的基本方針和產業發展戰略等重大問題上引發的爭論,進一步統一思想。
會上,在談到對海南產業發展戰略的想法時,大家一致認為,用15年的時間,可把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沿海的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旅游度假勝地。
1996年1月召開的省委二屆四次全會作出了結論,正式提出了“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以農業為基礎,加強和提高第一產業;以工業為主導,加速發展第二產業;以旅游業為龍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中國的新興工業省、中國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中國度假休閑旅游勝地。這個后來被簡稱為“一省兩地”的產業發展戰略,緊接著寫入了1996年2月10日海南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一省兩地”明確了海南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特色優勢: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新興工業;可以憑借熱帶海島,發展休閑度假為主的旅游業;可以充分依靠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熱帶農業;可以發掘廣闊而豐富的海洋資源,建設南海資源開發基地。“一省兩地”擺正了海南的位置,避免了與其他省、區產業結構的趨同,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也適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