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來、咪、發”,14日下午4時,如同每個周二一樣,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思源小學五年級民61班課堂里又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鼻蕭聲。
“同學們,上周我教給你們的《打柴舞》的曲子練得怎么樣了?”黎族竹木樂器傳承人黃照安站在講臺上問道。
“今天晚上我還要到老年大學去上課,明天趕去五指山中學上,后天在保亭職業技工學校也有課,雖然累了點,但大家學習興致這么高,我很欣慰!”黃照安對記者說。這位沒有教師資格證的“音樂老師”,十幾年來堅持免費向眾人傳授黎族樂器技藝,最小的學生才9歲,最大的學生已年過六旬。
作為身兼黎族樂器的收藏者、制作者、傳承者和演奏者的黃照安,從10歲起擺弄樂器,到現在已經有40多個年頭。正是對黎族音樂的熱愛,使得黃照安40多年如一日,將黎族竹木樂器的創新與傳承當做一生的夢想與事業。
“我從小就愛琢磨樂器,誓將黎族樂器傳承當做我畢生的事業。”黃照安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保亭會演奏黎族竹木樂器的人越來越少,為了收集傳統樂器,他到各市縣的黎族村寨搜集、挖掘各種黎族傳統樂器,并自費動員已經遣散的歌舞團的樂手們組隊下鄉去給年輕人進行培訓。
2001年,在第三屆七仙嬉水節上,黃照安傳授的第一批徒弟順利出師,這場原汁原味的黎族樂器表演轟動全省,此后找黃照安拜師學習的各路音樂愛好者絡繹不絕,十多年來,黃照安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僅在保亭地區,就有兩所學校定期聘請他給學生上音樂課,一些景區的樂隊樂手也是出自他的門下。“我很高興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黎族樂器有興趣,只要我還能跑得動,就得教下去。”
黃照安另一大樂趣就是搗鼓樂器,多年來,黃照安改良和發明了一批黎族樂器,個人已經申請了四種黎族樂器商標,更有遠在內地的樂器愛好者專程上門來向他請教樂器的制作改良技藝。
下鄉收集樂器、民歌;自費成立八音隊,免費傳授徒弟;自費到外省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黃照安為黎族樂器窮其心血,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夢想:把黎族樂器傳承下去。
“我今年最大的夢想是辦一場黎族樂器專場演出,把我收集的、改良的、創新的所有樂器都拿出來進行演奏,邀請省內外的樂器專家、媒體記者來現場觀摩,讓黎族樂器奏響全世界,展示給世人。”
?
相關鏈接
海南陵水黎族作家黃明海詮釋“當代性”
《人民生活家》走進檳榔谷 解讀黎族風情文化
黎族風情走進文化美食園
民族特招生:海南黎族姑娘在大學的蛻變
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 多姿多彩民族活動(組圖)
?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