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4-10/31/4d5bf25b4c21e79c20cb97f5d5259a53.jpg)
公仔戲凝聚著本土文化精髓
?
?
500多歲的海南公仔戲期待煥發青春? 公仔戲是融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為一體的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戲曲表演藝術。據介紹,公仔戲傳入海南至今已有500年以上的歷史,最先傳入海口市城鄉,美蘭區的三江鎮是公仔戲的重要據點之一。改革開放以后,由于受到多種娛樂文化的沖擊,海南公仔戲出現了人才短缺、市場萎縮等諸多問題。
2007年,海南公仔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此后,為了讓這一非遺項目“活”起來,海口從編撰專著、舉辦展演、召開研討會、陳列館展示等多方面開展了“動態”和“靜態”結合的保護工作。
“哐!哐!哐……”清脆的鑼鼓聲深遠地穿透夜空,代表著今晚的公仔戲正式開演了。一大群人圍坐在一丈高的用竹子和木板搭建成的舞臺前,津津有味地看著臺上的公仔時而拂袖時而跺腳,聽著布幔下的演員們用或輕快或沉重的唱腔演繹著悲歡喜樂。
4月中旬,海口市文體部門舉行了第二屆海口市國家級非遺項目‘海南公仔戲’展演活動,吸引了大批公仔戲迷前往觀看。觀眾中不但有海南本地人,記者在演出現場還看到了不少外來游客的身影。
動態保護:
以展演賽事激勵
“我的祖父、父親都是公仔戲團團長,相傳了一百多年了,但到了我這一代人已經無人可接這個家當了。”三江瓊英公仔戲團是此次參加展演的民間公仔戲劇團之一,團長黃瓊英告訴記者,目前戲團里的演奏人員全是70歲以上的老藝人,演員中最年輕的新人也有38歲,“尚存的公仔戲班已‘青黃不接’,隨著老藝人去世,公仔戲有失傳的危險。”
海口市非遺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為,一個劇種能否延續,最關鍵的是要有傳承人,“我們希望以展演和比賽的形式,擴大公仔戲的影響,培養新的觀眾群,并激勵公仔戲藝人的積極性。”
為了讓公仔戲演出市場“動”起來,近幾年來,海口市非遺保護中心先后舉行了“海口市2010年首屆鄉鎮公仔戲展演”、“海口市鄉鎮公仔戲研討會”、“海口市2011年鄉鎮公仔戲周周演”等各類活動,還在“文化遺產日”、“萬春會”各種節慶活動期間加入公仔戲表演。同時,海口還邀請專家舉辦了數期公仔戲培訓班,從演唱、操功等方面對公仔戲演員進行培訓。此外,海口還確定了重點公仔戲班,在經費上適當給予補助。這一系列舉措既加大了海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宣傳力度,又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起到了實質性作用。
靜態保護:
撰寫“公仔戲”專著
“出版更多公仔戲的研究書籍對公仔戲傳承能起到很大作用。”海口市美蘭區文體局副局長林小平多年來一直都很關注并積極推動公仔戲的保護傳承工作。她告訴記者,由于三江鎮是海南公仔戲的重要據點,因此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被撥付到了美蘭區。目前,美蘭區已成立編輯部,對三江公仔戲進行編撰,并將書籍命名為《海南公仔戲》,“現在我們已經上報省文體廳,這本書將由省文體廳統一出版。”
海口對公仔戲的靜態保護不僅僅體現在書籍上。林小平告訴記者,美蘭區還在大致坡戲劇家活動基地建設了一個“美蘭區非遺陳列館”。這是一個集國家級項目瓊劇、海南八音、三江公仔戲和省級項目虎舞為一體的綜合性陳列館,“目前這個館已經開放,有興趣的觀眾可以找到更加豐富的有關公仔戲的歷史圖片和文字資料。”
漸行漸難:
保護道路遠且長
“劇本陳舊題材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舞臺布置陳舊,演唱和操功都缺乏接班人,還有晚上的演出都是演一臺拆一臺,走一臺,劇團演員之間如何交流?這不利于傳承發展。”著名瓊劇表演藝術家、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一級演員陳育明被邀請擔當此次展演活動的評委,在肯定展演活動對公仔戲傳承作用的同時,他也尖銳地指出了問題。他建議,文化主管部門要對公仔戲從業人員從資金、培訓、、劇本創新、老藝術家傳幫帶等方面進行扶持。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雖然推行了這么多措施,但目前公仔戲的大部分劇團都出現了生存現狀窘迫,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黃瓊英告訴記者,公仔戲一年中演出時間大部分集中在農歷一、二、三月,演出費用處在比較低的水平,平均一場演出價格大約為2500多元。淡季時更慘,幾乎沒有演出機會,即便有價格也只有1500元左右,“平時沒表演,我們的演藝人員會去打散工或種菜種地,賺取一些生活費。”盡管處于這么困難的境地,但記者在采訪中得知,仍有一些公仔戲團的“班主”出于對公仔戲這一傳統劇種的熱愛,把自己在淡季打工所賺取的資金投入到劇團的運營中,就是為了保住劇團的名號。
“地方政府對于公仔戲的扶持力度還需要加大。”海口市非遺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為,這種扶持還要更加全面,“劇目、演員、操功、舞臺裝備缺一不可。”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慶"兩節"演瓊劇公仔戲 市農信社鼎力支持
海口量身定制保護公仔戲 補助重點戲班
公仔戲隊大巡游
公仔戲隊的俊男靚女
(編輯:蔡志飛)